石三百也是胆儿大,才八岁的年纪,却因北方出生,长得比一般孩子个儿大,大清早就跟着出城的队伍出去了。
太阳才升起,石三百已经赶着骡车入城,小小年纪,做的却是大人的事,遇上守城兵,也是不惧,不紧不慢地将路引身份文书交出,这就赶着骡车入了城。
满车的鲜花,一入城就吸引了路人,这些花虽说没有多名贵人,但胜在开得鲜艳,且带着野花的香气儿。
有疑惑的行人问起石三百:“小孩儿,这花你运来城中做何用处?”
石三百响亮的声音答道:“今日护国夫人的马车经过秦楼,我便是赶着车去秦楼外卖花去的。”
这话提醒了路人,对呢,如何向护国夫人表达景仰,这些鲜花便极好,于是便有路人问:“现在卖否?”
早早买了,免得等会儿买不到了,瞧着游街的马车也要出发了吧。
结果石三百一车的花,回铁铺的路上就卖了小一半,没把他高兴坏了,这生意可比他卖小食赚钱多了。
骡车停在铁铺外,很是显眼。
石三百经历这一趟,改变了主意,他利落的从车上跳下,一进门就叫阿爷阿奶赶紧出来,他劝阿爷阿奶今日莫做铁铺生意了,就守着这车上的鲜花帮着他卖,他和妹妹还可以做点儿别的生意。
石三百一进屋就将贪睡的妹妹叫了起来。
石阿奴揉着眼睛就被兄长带着去洗漱,石三百一边催促着妹妹,一边交代道:“阿奴,等会儿到了三娘子的铺里,你可得乖巧了,咱们将他们积压的绒花买走,还价还得靠妹妹你了。”
石阿奴一边洗脸一边点头,可得听兄长的话,要把那绒花低价弄到手。
这三娘子的成衣铺子里,有一批多年留下来的细小绒花,听说是不知哪一年京城里流行小小一朵的绒花,于是做了这一批结果卖不出去。
后几年也陆续有些绒花没能出手,就这么越积越多。
石三百天天在京城街头行走,对这些小道消息特别熟悉,自然打起了三娘子铺里的积货,但无人知道他拿这些绒花是来做什么用的。
石三百是有私心的,他带着妹妹买走绒花,不仅在街头卖,他还要和妹妹到时候混进秦楼,站在高处,也给阿爹阿娘投掷绒花来表示景仰。
三娘子铺里的小绒花用料不多,当年的确有些奸商的意味,但如今这般用,倒是能随风飞扬起来。
石三百和石阿奴到了三娘子铺里,看到库里一角放着的一袋绒花,各种颜色都有,可谓是五颜六色也不为过。
绒花小是小了点,且用料也不足,但不妨碍他们表达热情,这生意无人想到,唯有石三百。
两孩子交出三贯钱,将一袋绒花买走,走时,那三娘子还背后笑话两孩子没见着好的,这样的存货买去作甚,三贯钱在京城商户面前不算多,但是于他们这瞎眼阿爷阿娘努力赚来的钱来讲,三贯钱可不少了。
三贯钱的确让人肉疼,跟着一起来的石阿奴已经算上账了。
“哥,这三贯钱足够咱们一家做新衣的了,就这么买了这些不起眼的绒花拿来扔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