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舍弟诸葛亮 > 第91章 诸葛家的“点金仙术”

第91章 诸葛家的“点金仙术”

狐疑,严格遵照诸葛瑾交代的办法,一路往上游勘探。

    此后十日,他们把乐安河更上游的全部支流,都尽量跑了一遍,越往上游水越少,最后几乎是各种山间小溪了。

    而诸葛瑾交代的法门也很直接:一旦看到两条小河汇流的分叉口,就看哪边的来水更蓝一些,就重点往偏蓝的那条溯源。

    为了避免误差,他的实验手法也越来越严谨。

    比如,为了防止两岸青山的映射、导致河水反光看起来发绿,他特地弄了个刷上白灰的纯白木盒子,每次打完河水把水晶杯放盒里再观察,隔绝环境反光。

    另外,河水里不光有肉眼可见的藻类,还有些比较难去掉的悬浮微生物,诸葛瑾就拿明矾粉末当混凝剂,把水中的固体微粒初步净化一下再观察。

    而这些手段,显然都是汉朝人不具备的,汉朝人根本没法排除这些误差。

    靠着这些办法,几天之后,诸葛瑾和庞统终于溯源到了乐安河上游某一条涓涓小溪。

    越往上游分岔,溪水发蓝就越明显,最终几乎可以和后世抖音上那些驴友博主晒的“碧蓝水潭矿洞”差不多蓝了。

    诸葛瑾便知道自己终于成功了。

    这种碧蓝碧蓝的野水潭,在文科生眼中,或许能诗兴大发赞美一下自然奇景。

    但在诸葛瑾这种理科生眼里,却只会落下一句评价:卧槽!这特么就是一潭硫酸铜溶液!有毒!

    任何一个初中化学及格的同学,如果在卷子上看到“蓝色透明溶液”,那几乎是条件反射就会往硫酸铜上想,要是再看到“蓝色絮状沉淀”,就更是咬死了“氢氧化铜沉淀”。

    可以说硫酸铜和氢氧化铜这对活宝,是多少初中化学题“分析一堆不明成分物质”的破题点了。

    只是很多人读了书却不结合实际,到了现实生活中,看到自然界废弃矿洞水潭这么蓝,却不会往这个方向想——所以穿越回古代要找铜矿,其实真不难,一两条初中化学的最普遍常识,就够用了,只是很多人想不到。

    ……

    “士元,取铁棒来。”

    诸葛瑾最终在这条乐安河上游不知名小溪源头的水潭中,看到一潭碧水后,做完前两步预处理,然后就吩咐庞统。

    庞统小心翼翼从一堆预先准备好的细铁棒里抽出一根、递给诸葛瑾。

    诸葛瑾往这蓝水里插入,悬空放置了几分钟,再取出来,就看到铁棒表面附着了一层红黄色的金属。

    初中就学过的金属置换反应:硫酸铜加铁,变成硫酸亚铁,置换出单质铜。

    庞统看到这神奇的一幕,顿时惊为天人:“这……这是什么?难道是铜吗?”

    诸葛瑾微微一笑:“士元有没有读过古代方士炼丹心得之作?知道胆矾能炼出铜么?”

    庞统瞳孔巨震,看了看诸葛瑾,又看了看那一潭蓝水,不可置信地指着说:

    “诸葛兄是说,这一潭都是曾青?所以才如此之蓝?我确曾读过《神农本草经》,书中有言:曾青涂铁得赤铜……偶尔亦可得金铜。”

    胆矾,就是古人说的硫酸铜晶体。

    曾青,就是古人说的硫酸铜溶液。

    “曾青涂铁得赤铜”,应该是整本《神农本草经》里,知名度最高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话出现在后世人教版的初中化学课本上,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人都要背。

    而诸葛瑾就是这么大道至简,只靠一条初中生的t0级别知名度常识,就把问题解决了,一点都不带花里胡哨的。

    他淡定地指着这一潭蓝水:“此处溶洞,能把山水都浸得如此碧蓝,可见周边山石中,铜矿必然不少。让铜匠、矿工们对着这座水潭周边的山石,仔细深挖勘探,必有所得!”

  &nb>>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镇守人族十万年,我化禁区你哭啥让你代管废材班,怎么成武神殿了火影灭族夜:完全体须佐碾压全场夫人逃婚后,少帅追妻不装了!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烈火南明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