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清话事人 > 137 豆腐西施,掌握核心技术

137 豆腐西施,掌握核心技术

br />     “不贵。”

    李郁如今很豪气,有那140万两银子打底,说话很大声。

    不过瞧这速度,这钱最多花一年。

    ……

    李郁琢磨片刻后,

    提笔写信一封,用火漆封好。

    通过驿站系统投递。

    这种能薅清廷羊毛的机会,自然要抓住。

    借助粤海关,和苏州府衙的名头,

    私事公办,便利的很。

    他希望,

    福成能够抓住机会,重回苏州织造。

    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花多少银子都值得。

    大不了,

    兄弟联手,再搞几头肥羊嘛。

    我有枪,你有印章,

    很符合大清朝的生存法则。

    远了不说,广州十三行那么富,打掉一家,变成十二行,也不影响盛世。

    ……

    10天后,

    潮州府,福成收到信后,

    差点把文房四宝打翻了。

    不过,他冷静下来后又觉得这是个机会。

    跑去书房,和他爹商议。

    作为内务府出来的旗人,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

    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皇上的喜恶才是授官的唯一标准。

    其他标准,不存在的。

    “父亲,我觉得李兄弟说的很对。皇上缺银子,谁能弄到足够多的银子,圣心就倾向谁。”

    “为父也明白,可是这不经粤海关监督大人同意,就私自拿十三行抄家,是不是太疯狂了?”

    十三行,

    可谓是大清最豪富的商人,甚至超过盐商。

    这些人的背后,都站着或多或少几个大佬。

    赚到的银子,也不是都归自己。

    而是要拿出很大一部分,分润孝敬给军机大臣,王公贵胄。

    “父亲,您觉得是洋人好拿捏,还是十三行好拿捏?”

    “这还用问,当然是十三行。”

    “干掉其中一家,会有什么后果?”

    “粤海关震怒,京城的王爷、军机,也会记恨。”

    “可咱们是内务府的奴才啊,不是科道官儿。”

    福成爹一震,

    随即点点头,感慨道:

    “是啊,除了皇上,谁还能动内务府。”

    “更何况,户部尚书和大人还兼着内务府大臣。”

    ……

    福成父子俩,

    真的动心了,准备搏一搏。

    拿几万两砸和珅,再杀一头十三行肥猪,去孝敬乾隆。

    快过年了,杀头猪庆贺一下,丰富餐桌,很合理。

    不过,

    到底杀哪一头猪,是以乱拱白菜的罪名,还是长膘太慢的罪名,还得好好斟酌一下。

    潮州府分关,武力有限。

    恐怕还要借一把快刀,防止杀猪的时候,猪奋力抵抗。

    李郁的信中,什么都考虑到了。

    可以借用赖二的护卫,穿上税吏的衣服。

    这些人可都是好手,最擅长突袭作战。

    幸亏福成父子是内务府出来的,法律意识淡薄,

    若是换个科举出身的仕途官,怕是要大骂这种混账建议。

    3000里外,

    李郁站在胥江码头,和杜仁,范京说道:

    “我的老朋友们,只要做了孤臣,路就窄了。他们的路窄了,我们的路就宽了。”

    “慢慢的,他们就会意识到,只有我是真的对他们好。”

    “老爷英明。”

    ……

    “太湖厅段迎武的罪名,罗织的怎么样了?”

    “目前证据还比较单薄,仅有金山董姓商人的口供。证据链不够完美。”

    李郁转头,看着范京:

    “他就没有软肋?”

    “据我目前打探,此人不贪,不党,是个罕见的清官。”

    “家庭出身呢?”

    “贫寒出身,老母种菜,老妻织布。日常伙食,不过是青菜豆腐。”

    “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

    杜仁也及时的作证:

    “我在布政使司衙门,也听朱大人说过,感慨此人是个真正的君子。”

    李郁倒吸一口凉气:

    “好一朵白莲花。”

    又追问道:

    “他对我们的态度,几分敌视?”

    范京皱了下眉头,说道:

    “此人不收分红,拒绝炭敬。曾公开谏言朱大人,要求取消东山团练。哦对了,他目前在南段运河,负责疏浚工程监督。”

    李郁冷笑道:

    “派人去太湖厅,申请将团练营区两侧的山地,纳入本练总麾下。”

    “告诉南段运河的苦力,罢/工吧。”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回到八零机械厂宜世长安末世大洪水:女邻居上门借粮和世子互换身体后,她杀穿京城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位面商店,欢迎来到末日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