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清话事人 > 155 四舍五入,孔子发明的,你懂不懂?

155 四舍五入,孔子发明的,你懂不懂?

p; 一户憨厚老实人,赵老四,去了南边的征粮处。

    “他爹,我们这不是吃亏了吗?”

    “你不懂,咱大清的事,你得找正规的地方办。”

    “为啥?”

    “因为我们表面吃亏,实际赚了。”

    赵老四佝偻着背,头也不回的把独轮车推到了南边,

    “官爷,望亭赵老四,交皇粮。”

    喝茶吹水,闲的无聊的差役,齐刷刷的转过头,盯着赵老四。

    领头的一人吐掉瓜子壳:“弟兄们,来生意了,伺候着。”

    一群人推开赵老四,

    抽出刀子割破麻袋,往斛里倒米,一边倒,一边洒,十分慷慨。

    “他爹,地上洒的也是咱的米。”

    “嘘,小声点。”

    赵老四,依旧弯着腰,微笑着。

    车上空荡荡,空麻袋被扔在了地上。

    领头的差役喊了一声:“踢死牛,该你了。”

    “好嘞。”

    一个高壮汉子,从躺椅上站了起来。

    他的右脚穿着一双厚牛皮靴子,前头还包着铁,一股悍匪气质弥漫开来。

    “闪开。”

    助跑5米后,轰,一脚踢在了斛上。

    原本和斛口平齐的米面,塌下去了好多。

    差役翻开鱼鳞册,说道:

    “赵老四,你家5口人,8亩地,本该交590斤。四舍五入,交600斤吧。”

    “你今天才交了410斤,不够。”

    “四舍五入就是还差200斤白米,速速回家搬来。”

    ……

    赵老四扑通跪下,喊道:

    “官爷,不对啊。我在家称过了,没有短缺斤两。”

    “大胆刁民,打出去。”

    差役们一顿暴打,赵老四被打的满地打滚,大口吐血。

    “官爷,行行好,算180斤差额吧?我读过书的,会算账的。”

    “没事你读书干嘛,给自己添堵嘛。四舍五入,孔子发明的,你懂不懂?”差役蹲下,笑道,“我就没读过书,还踏马活的挺好。送你一句话吧,刘项原来不读书。”

    赵老四的遭遇,像台风一般刮过苏州府。

    最偏僻的村子里都以他为戒,抓紧时间去维格堂那交皇粮。

    晚了,就麻烦了。

    因为维格堂又玩出了新花样,

    每到一处,先交的前50户,奖励精铁农具一件。

    钢口锃亮,爱惜着用,人走它还在。

    庄户人家谁看了不喜欢,爱不释手。

    于是,早早的就开始排队等候了。

    而且,延误了交粮的,再想交,就必须亲自去官府了。

    里外里,能损失上百斤粮食。

    这样一来,除非是真的揭不开锅的人家,

    其余人家都会尽早交粮,省的以后迟了生变。

    哎,都怪孔子,发明的什么四舍五入,太深奥了。

    ……

    征收漕粮的任务,完成的异常高效,迅速。

    每到一地,征收粮食结束后,

    维格堂的人,就临时雇佣村民,

    帮忙把麻袋扛到最近的河道,停泊的船上。

    苏州水网密布,有足够的船,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最终的目的地是府城的仓街,还有胥江园区新建的大仓。

    对此,

    李郁告诉所有人,这是给大家谋点福利。

    掺入一部分8年陈米,再掺入石灰,不影响的。

    就算是上等白米,送到了通州仓,也要按照陋规给银子。

    否则,就被定为下等米。

    与其如此,不如看开点,我先下手。

    ……

    官吏们纷纷点头称是,毫无心理愧疚。

    因为这一批米是供京师八旗兵丁的,不是给皇族,王公百官吃的,掺假不影响对朝廷的忠诚。

    旗丁们,免费吃铁杆庄稼,

    就没必要吃那么好了,下锅前自己多淘几遍米就是了。

    李郁的一番理由,就连最胆小的粮仓官都觉得蛮有道理的。

    于是又掺入了一些白色的小石子,乍一看没毛病。

    李郁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清朝的百姓,往往对坑害其他地区的人,毫无愧疚感。

    若是坑害其他人,保住了自己人的利益,这种人不仅道德无亏,反而会被大家赞为圣人。

    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值得深究,值得利用。

    (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以恶女为资粮恶女快穿:绝嗣男主被钓成翘嘴了大宋瓷娘子四合院回到五零殿下来自百年后魔道系统:文明华夏竟全是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