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清话事人 > 209 投贼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209 投贼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第210章投贼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李郁看着殷勤的掌柜,排出一锭小银子,轻声问道:

    “官府贴出告示,说有件挣大钱的好事,让大家都来做。你会信吗?”

    “爷,不敢信。”

    范京接过话茬,反问道:

    “为何?”

    或许是因为范京的口音带有浓重的本地口音,掌柜的笑了:

    “这位爷,咱也不是第一天做大清朝的草民。虽说咱只是个小户人家,稍微识的那么几百个字,可在这姑苏城活了半辈子,多少长了点见识。”

    “这挣大钱的好事,能轮到咱?”

    范京被咽了一下,无话可说。

    李郁往碗里多加了些醋、辣油。

    摆摆手~

    掌柜的弯腰行礼,轻轻拿走了那1两银子。

    “老范,现在你明白了吧?”

    “属下明白了。咱大清朝的老百姓会本能的反过来听话。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否则咱越提倡,人越不搭理。”

    “对喽。”

    豆腐脑本味寡淡,所以调料尤为重要。

    李郁又加了些切的细碎的萝卜干、虾皮、葱花,铺了厚厚一层。

    大清朝餐饮届的风气还算淳朴,掌柜的没冲出来打人。

    ……

    喝完豆腐脑,吃了两个酥脆焦黄的烧饼。

    李郁开口说道:

    “当前的急务就两件,拿下江宁和建立新秩序(财税、律法、民意)。既要军事胜利,又要地盘稳固,没办法,谁让咱是在江南起家呢,看起来富庶繁华,打起仗来处处漏洞,心惊胆战。好了,去办差吧。”

    “属下遵命。”

    范京一口喝光碗里剩余的豆腐脑,讨了张干荷叶包起一打热烧饼急匆匆离开,召集手底下所有的人手。

    还从城防军借了一些人手,又向兀思买借了骑兵。

    分兵618路,每组仅1人。

    下乡!

    手持范京签发的公文,上面就两个字:照办!

    所接洽的多是乡间的士绅。

    “范大人有令:次日午时之前,200户以下的每村出1个壮丁。200户以上的每村出2个壮丁。”

    “敢问上差,是作甚?”

    “当兵!”

    “啊?”

    “充军,听不懂吗?主公够仁慈的了,一没要银子,二没要姑娘,三没要你们自己上阵。区区一个壮丁,出不了的话,怕是~”

    “不敢不敢。上差稍候。”

    “且慢,有一个要求,必须公开透明。”

    “透什么?”

    “哎,就是伱拟定几个人选,最好是那种无家无口的、穷的喝西北风的,不是大姓的。让全村的人都要投/票,选出一个倒霉鬼。”

    “妙,妙,没问题没问题。”

    赵老太爷觉得这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可以说,丝毫不损身家。

    合理,太合理了!

    ……

    李郁做事是出了名的细致。

    就拿苏州府常熟县虞山村,举个例子。

    村口,晒谷场,

    本村最有威望的赵老太爷,坐在太师椅上,满面红光。

    他的小儿子,在村里一路走一路敲锣:

    “每户出一人,速到村口议事喽。谁家缺勤,就谁家去充军喽。”

    虞山村共计612户人家,谷场很快就黑压压的来了一大片。

    赵老太爷清了清嗓子:

    “官家有要求,本村出两丁,当兵吃粮。鄙人盘算了一下,这种事情嘛,比较适合家里负担小的。”

    “张铁柱,孙憨牛,周无灾,刘有钱。”

    “从你们四人当中选择两人去应差。瞧见没有,这里有四个坛子,你们都站过来,背过身去,把眼睛蒙上。”

    “咳咳,诸位乡亲,开始吧?”

    “每人一颗黄豆,投到你觉得该当兵的那个人背后的坛子里。”

    ……

    每投出一颗黄豆。

    旁边虎视眈眈的赵老太爷,就在花名册上划去一户人家。

    若是谁家敢不积极参与,又或者是不投出黄豆,他就要把谁家的房子扒了!

    张铁柱,孙憨牛,周无灾,刘有钱四人面如死灰,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全球挖矿顶级大少身份曝光,九个姐姐悔断肠一人之下:一人往矣恋爱返现,泡妞就能爆金币!网游:我盗圣,借亿点神器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