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黄二人又对当前的战局交换了意见。
之后,
施令洋起身拱手道别。
黄仕简也郑重的道别。
双方约定,3日后,施家携细软登船会同提标船队一起北上。
途中,于福宁霞浦码头补给。
福宁镇水师全部船只,届时也需并入提标船队。
继续向北航行,
通过东海后在江苏海州港补给,之后继续北上直至登州府。
乾隆在信中说,
靖海侯施令洋可推荐一有举人以上功名的族人担任登州知府,为福建水师提供必要的便利。
……
“侯爷,泉州老宅大几百口,怎么搬家”
“闭嘴。”
施令洋脸色平静,然步伐飞快。
亲兵队长瞬间也意识到了什么,立马噤声,脸色凝重,招呼亲兵们跟上。
一行人好似逃亡,急匆匆赶往码头。
沿途,
无数水师军官单膝跪地,致敬老主子的后裔。
施家在福建地位超然。
门生故吏多如牛毛,尤其是曾经追随第一任靖海侯的那些水师军官,后代子孙若无差事,只需去泉州府晋江县衙口村的施家大宅前叩首
历代靖海侯都会伸出援手。
身强力壮的,介绍到水师。
天资聪慧的,资助读书赶考。
老实巴交的,就安排去施家铺子里学徒做个伙计或者登船做个水手。
……
施家是福建(含大员)最大的地主,坊间传闻,每年光地租就能收60万石白米。
施家不缺钱,
上百年的投资行为,让施家在本省拥有了一个极其庞大的人脉网。
而乾隆对于施家的情感也颇为复杂。
一方面,必须重用。
另一方面,要提防、限制。
所以,福建水师提督这个位置往往不是施家的。
海澄公和靖海侯都曾是郑成功麾下勇将,后陆续叛清。
第一任海澄公黄梧,能够被封“公爵”,是因为他把郑成功经营许久的陆上堡垒——海澄献给了清廷。
对于郑氏是沉重打击,对于清廷是意外惊喜。
所以,封赏甚重。
另外,此人是最早向清廷提出“迁界禁海”的,还挖了郑氏祖坟。
……
“主子,您看靖海侯真的”
“他在撒谎!”
老迈的黄仕简站在山坡上,盯着码头扬帆离开的坐船。
“那咱们”
“本官已有安排”
黄仕简扭头走下山坡,去巡视委托福建商人建造的二十艘3000石米艇。
他早就意识到福建水师的战船老旧,根本不适应海战。
之前海晏河清,朝廷不可能批准。
如今,乱世降临。
整军备战,
为朝廷也为自己。
……
2000多里的河南,南阳府。
乾隆背着手,对着挂墙的《皇舆全览图》发呆。
他已经站了2刻钟了。
最近,
他很关注福建,因为这里充满了不确定性。
吴军一旦攻占广东,那就对福建形成了3面合围。
福建该何去何从
福建水师能否保得住
靖海侯一脉,可靠否
闽浙总督王亶望,到底在忙活什么
……
这段时间里,
乾隆彻夜未眠,希冀看透迷雾。
他反复查看各方奏折加上自己的判断,结合第一任靖海侯的生平,郑氏——清——郑氏——清。
保不齐,
施家后面的轨迹就是,清廷——吴————
施家世代枭雄,且很有能力。这样的下属往往只择雄主,很难“郁郁久居人下”。
不如,秘裁之。
铲平施家,让海澄公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