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是。”
参谋根据意思整理电报。
很快,电报草拟出来。张庸过目。签字确认。发出。
大概就是这样吧。
消灭日寇一个旅团,足够徐源泉和杨森努力了。
如果他们真的想努力的话。
他们也可以选择继续摆烂。
到时候,部队绝对会被裁撤。人也下岗。自己另谋出路。
说真的,军政部上面的部队番号,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可以取消的。没有战斗力那些,要来何用?别整天说歧视杂牌。歧视地方派系。那些能打仗的,谁歧视了?
好像川军122师那样,在腾县打出了名气,番号一直得到保留。部队也优先补充好吧。
在他张庸这里,只要是能打仗的,他都会特别关注。
绝对不会让它弹尽粮绝的。
上午无事。
勾栏听曲。
嗯,名义上的勾栏听曲。
桐城也有自己的戏剧文化。唱腔类似于黄梅戏。
对于其他戏曲,张庸都很烦躁的。但是对黄梅戏,感觉还行。觉得挺好听的。
唐建洲等人都是老派军人,对听戏没有兴趣。
于是张庸自己包场。
听着听着,雷达地图忽然提示,西面出现五个黄点。都有枪。
同行的还有很多蓝点,也都有枪。显然是112师自己的官兵。
中间一个人有标志。查看。是耿廷石。
咦?这是红党的代表吗?
看样子,他们被允许带枪,应该是来公干的?来桐城公干?做什么呢?
神色不动。
继续听戏。
“报告。”
一会儿,有参谋到来。
说是有新四军方面的代表,前来洽谈防务。
“新四军?”
“是的。他们自称是新四军江北先遣队五大队的。”
“哦。”
“他们希望和你当面洽谈。”
“和我?”
张庸努力回忆。那个耿廷石是谁呢?
自己既然做了标记,肯定是见过面的。但是,一时间真的想不起来。
应该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到对方了。
“请他们过来吧!”
“是。”
“不许带武器。”
“是。”
参谋去传令。
不久,五个黄点过来了。
的确没有带武器。
见了面,张庸才醒悟过来。原来耿廷石是他啊!
是西北事变以后,他去南昌陆军监狱,秘密释放红党。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耿廷石。
的确过去很长的时间了。后来再也没有遇到过。难怪想不起。
站起来。礼貌的表示欢迎。敬礼就不必了。
两军的关系,大家心知肚明。
同床异梦。
貌合神离。
何况,他张庸还是老蒋的心腹。妥妥的反动派呢!
抗战胜利以后,他要是不跑路的话,别人就要全部冲着他来了。所以,第一时间跑路才是王道。
“张专员。”
“耿廷石?”
“是我。有劳专员惦记,还记得我的名字。”
“你前段时间不是在南昌吗?怎么来这边了?以后还回去南昌吗?”
“不回去了。我们要去抗日前线。”
“滁州那边?”
“哪里有日寇,我们就去哪里。”
“很好。有志气。你们来找我,是有什么事?”
“我们是来请求援助的。”
“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武器弹药。”
耿廷石也不客气。开门见山。
作为抗日先遣队,他们收集的日寇信息还是比较多的。
都比较清楚的认识到,日寇的战斗力,不一般。难对付。他们最先和日寇接触,难保不会吃亏。
“你们有多少人?”
“三百多。”
“没问题。”
张庸慷慨答应。
一个营的武器装备。满足!只要是积极上前线抗日的,全部满足!还溢出!
“谢谢。”
“不过……”
“什么?”
耿廷石皱眉。
对方是要提条件吗?
好熟悉的套路。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