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少一升起售,因为售卖方不提供器具,打酒的人需要自己带着家伙式。
起初大家都是拎着暖瓶、塑料壶去打啤酒,不过塑料壶会破坏啤酒的味道,这种东西很快就没人用了。
打啤酒的基本声就全换成暖瓶了,一个小暖瓶大约能装两升啤酒,大暖瓶大约能装四升啤酒。
大家可以根据家里面喝酒的人数,还有自己口袋里面的钱,灵活的拎着相应的器具去打酒。
打酒的时候要是看到谁端着一口锅去打啤酒的话,那就是他老婆、家人不喜欢那个味的,他本人在家没什么话语权,还喜欢喝两口,带着盖子的锅就成为了他们打酒的工具。
到了夏天的晚上,那些打了掺水啤酒、涨价啤酒的人,他们大多都是一边喝一边骂街,啤酒像马尿这词就出自四九城人之口。
大家今天骂、明天继续排队买回来喝,四九城生产出来多少啤酒都不够卖。
正是因为这种供不应求情况,让很多原本跟啤酒不相关的单位迈入了这个行业。
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累弯腰,这些贸然进入的单位,因为投资、技术等各种原因,最后生产出来的大多都是“汽酒”。
这种“汽酒”没人认、也没有市场,但是钱已经投进去了,损失一笔原料钱的话,那些单位的领导还能扛得住,但是让买机器的钱也打水漂的责任他们承担不起。
脑子灵活、不想失去上升机会的领导就开始想办法,不管是逆水行舟也好、死中求活也罢。
一些单位利用生产啤酒的机器,生产出了一些果酒、或者说果味香槟,在八十年代还流行了好一阵,家里面结婚的时候,女人和小孩那桌就要来上两瓶。
要是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的话,这些果味香槟酒真能成事,可惜劣币驱逐良币,这些厂长最后被那些全靠果味香精的果酒厂给打败了。】——言归正传,大姐夫代敬安拿着暖瓶去打啤酒后,小亮就被韩爸给接了过去,他们爷俩坐在桂花树底下闲聊了起来。
韩立在英吉利那边的情况今天已经说两遍了,等下吃饭的时候还要跟大姐夫、何米再说一遍。
所以韩立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