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选择在桃园说这事,其实就是在谈私交而非国事了。
良久。
郑平眉头舒展:“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是不行。”
“使君可在平原国立旗调兵,将云长的先登营、翼德的锐士营、子龙的白袍营、子义的飞军营、叔至的白毦营、以及孙坚的破军营,六营旗号皆立于平原国边境。”
“做出一副要北伐的假象。”
“袁绍的兵马大部分都在北部,这个时候是必然不敢跟使君决战的。”
“而袁绍麾下的谋士,也一定能猜得出使君这六营旗号有虚张声势的目的。”
“届时,袁绍必定会遣人来跟使君谈条件。”
“至于能不能救下公孙将军,但凭天意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刘备虽然有救公孙瓒之心,但公孙瓒何其高傲,未必肯接受刘备的好意。
不过,刘备既然问策了,郑平自然会以最优解的方式向刘备献策。
刘备闻言一喜,起身向郑平一躬礼:“多谢显谋思策,即便不能救下伯圭兄,能救下伯圭兄妻儿,我也无憾了!”
孙坚的三万江东兵,大部分都留在了扬州。
郑平只让孙坚挑选了五千精锐步骑组成破军营留驻青州。
一方面,郑平信奉的是兵贵精不贵多,因此青州有旗号的营,都是五千人的规模。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限制诸将的兵权,避免单一大将执掌的兵马太多而无法约束。
先登营、锐士营、白袍营、飞军营、白毦营和破军营,六营的常备步骑,加起来已有三万精锐。
除非大决战,刘备是不需要征调各州郡的兵马的。
兵马太多,徒耗钱粮。
郑平也不希望刘备穷兵黩武,让士民百姓徒受兵祸之灾。
精兵简政路线,也是为了将钱粮更多的用在国计民生上。
商议过后。
刘备采纳郑平的建议,一面遣人向长安报送迁都的奏疏,一面在平原郡虚设六营旗号。
又令孙坚亲率五千破军营,进驻乐陵,一副要打渤海郡的模样。
临淄城内。
两个俊美少年,在街道上联袂而行。
正是孙坚的长子孙策,和孙策的义弟周瑜。
孙坚奉令留驻青州后,就将孙策和周瑜送到了临淄城。
原本孙坚是想让孙策随军、次子孙权入临淄城,但被郑平给否决了。
郑平认为孙权虽然聪慧但心性不够豁达,而孙策武勇胸襟如孙坚,是不可多得的世之良将,如此良将应该入临淄城求学于名师门下。
原本孙策对郑平没有多少好感,被郑平这一顿吹赞后,整个人都有些飘了,更是惊觉世间还有如郑平一般的名仕俊杰能懂自己。
而周瑜亦是如此,郑平以“曲有误、周郎顾”之事盛赞周瑜才艺,又赞周瑜的才智计略。
更是断言孙策周瑜双玉合璧,斩杀河北上将颜良文丑亦是不在话下。
这一通的赞美,直接将孙策和周瑜两个未及冠的少年给夸飞了。
于是两人在得到调令后,便匆匆自淮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