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叶青说得他朱元璋都觉得自己蠢了。
但也还是那句话,他叶青完全可以换个好听一点的说法,如果他叶青到了京城还口才不改,真的迟早要死在他的手里。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得他叶青能有机会去京城才行,如果他在农税和军权上面咬一口,他就绝对没有这个机会!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考之时,叶青又继续说道:“解决方法也简单!”
“在这件事情上,必须装傻充愣,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任何时候都决口不提‘免死铁卷’和《铁律》这两样东西!”
“就当这两样东西,从来都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
朱元璋听得有点迷糊,这有错不认还装傻充楞之法,也算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朱元璋当即疑问道:“有错不认,直接混过去?”
叶青点头道:“皇帝认错只能在一种情况下,那就是自己晚年快不行的时候,就像汉武帝晚年下《罪己诏》一样。”
“晚年一封《罪己诏》,直接就让国人原谅他穷兵黩武,还说他是知错就改的圣人。”
“他这大帝的封号,这封罪己诏是有功劳的。”
说到这里,叶青突然就变得严肃了起来:“除此之外,皇帝在任何时候都不许认错,就算做错了也不许认错。”
“壮年认错和晚年认错,完全就是两回事。”
“壮年认错,别人不会说皇帝知错就改,只会抓皇帝的把柄!”
“就像唐太宗一样,他因为一场旱蝗之灾,就下了《罪己诏》,明面上是在天灾面前稳定了一些民心,但却给了不少有心人机会。”
“当年,就有不少人借着这封《罪己诏》,说他杀兄夺位,这才招致旱蝗天罚!”
“所以皇帝不到晚年,是不能认错的,意识到自己有错,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
“至于为什么可以晚年认错,那可就太简单了。”
“因为没有人会去算计一个快要入土的皇帝,去抓一个没几天活头的皇帝的把柄,还不如留着精力想办法怎么拿捏新皇帝。”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确实不能认错,他的把柄可比唐太宗多得多!
也就在朱元璋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叶青又继续说道:“其实,我们和鱼很像,记忆都是很短暂的。”
“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都是如此,有个热闹的事情,茶余饭后就都是这些谈资,等事情不再热闹,也就慢慢被淡忘了。”
“只要不再提免死铁卷和《铁律》,过个三五年,也就没人会记得这事了。”
“过个三五年,该胆大妄为的人,依旧会露出狐狸尾巴!”
说到这里,叶青又看向面前的郭老爷,淡笑道:“这件事情,就不需要本官再举例了吧!”
其实,叶青也不是真的没办法举例。
他的前世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