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林海于是顺着他的话道:“谁说不是呢?阉党一日不除,林某是决计不会北上的,好在宁远之战稍稍遏制了建奴的势头,我还有时间在东南练兵。如今也只能指望圣主早日幡然醒悟,一扫朝中妖氛,还大明天下一个朗朗乾坤。”<br><br>两人又聊了一会,最后沈廷扬道:“贤弟之意,沈某已知矣。只是募民屯垦之事颇为敏感,我还需问过家父的意见,再答复林兄。”<br><br>林海见他这么说,当下也是无可奈何,若是没有沈廷扬相助,在崇明招募移民肯定只能小打小闹,否则崇明县令这一关就过不去。<br><br>目前万华的移民已有两千多户,口数将近上万,海坛岛上愿意应募的百姓已经招得差不多了,陈游击正在周边几县替林海招人,但速度远不如之前快了,毕竟海岛上的百姓对出海的抵触要小得多。<br><br>北风季就要来了,林海要想扩大移民来源,只能从浙直两地着手,其中首选的还是岛民,而岛民里面又没有比崇明更合适的了。<br><br>因为崇明是长江上的沙洲,农业条件远比那些没有过境淡水的海岛要优厚,崇明的人口起码是舟山群岛的两倍,是海坛岛的十倍,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渔民的占比并不算高。<br><br>更何况,林海还曾救过沈廷扬这个崇明土皇帝的命,若是能取得后者的协助,在这里招个几万人估计都没啥问题。<br><br>当天晚上,沈廷扬在和父亲商量过之后,找到林海道:“募民屯垦的事还是得贤弟自己出面,但不要说是去海外种地,只说是开矿,如此一来沈某可保崇明县衙对此视而不见。”<br><br>林海闻言道:“官府允许私人开矿么?”<br><br>“民间私自开矿的并不在少数,有些大矿几万人也是寻常。”沈廷扬说着又道,“三十万亩田地,有一万户百姓耕种也足够了。”<br><br>“成,就按贤兄说的办,我会尽快派人来崇明。”林海知道沈廷扬这是给他划了个道道,也就是说最多允许他从崇明招一万户黑户,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br><br>毕竟一万户算口数的话也得有三四万,若是按一船三百多人算,那得一百条大船才能将这些人都运到东番去。<br><br>“多谢贤兄相助,移民所需的船只,小弟就从贤兄的船厂采购了。一百条能装三百多人的沙船,不知贤兄多久可以造好?”林海顺手又给沈廷扬送上了价值十多万两白银的沙船订单。<br><br>戗风太麻烦了,林海并不想费这个劲,沙船在近海还是很好用的,载货性能也十分优异,这些船在东番都能派上用场。<br><br>崇明的事办完之后,林海才回到舟山,结果却听到一个让他始料不及的消息——他林某人要升官了。<br><br>据人口史专家曹树基《明代江南重赋的数据分析,以苏州府为例》一文,弘治十六年崇明县在册田亩为89.5万亩,另该文推算洪武年间崇明县人口约为17.3万人,我估计到明末时翻一倍是没问题的。</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