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磅和9磅炮,也是这年代西欧用得较多的几种规格。<br><br>“营造司这边可以造出发射后三种炮弹的锻铁炮,但第一种把握不大。”何良焘闻言说道,他在濠镜造过的最大锻铁炮内径就是三寸,肯定是发射不了直径三寸的炮弹。<br><br>“那第一种就不要了,现在不是试错的时候,后面三种,锻造的成品率预计会有很大差别吗?”林海接着又问道。<br><br><div>“二寸八分的炮弹至少得用三寸内径的火炮,这个成品率可能会低一些,后面两种区别不大,但是越小的炮造的越快。”何良焘回复道。<br><br>林海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海军部你们的意见呢?”<br><br>“那就主要造中间那两种罢,火炮内径就要三寸和二寸七分两种。最后一种威力太小,本来就是凑数的,意义不大。”米格尔说着又问金荅,“你觉得如何?”<br><br>“我同意。”金荅的汉语说得不够利索,但听力还是没问题的。<br><br>“那就这么定了。”林海长出了一口气,眼下公司火炮标准化程度太低的问题实在是令人头疼,目前也只能凑合了。<br><br>众人又讨论了一下6磅炮和8磅炮的生产数量比例,最后决定按照一比二的比例来生产,在数量和威力的取舍上,海军部选择了威力。<br><br>原因很简单,炮手不够,公司的炮手总共只有五百多名。<br><br>按照一个炮组五人,每个炮组负责两门炮的配置,光是定远号就需要将近一百名炮手,博望号也要五十人,剩下的老闸船如果配齐火炮的话,还需要五百多人。<br><br>“那就这么定了。”林海说着又对伦第一等人道,“铸造车间的工匠们也不要让他们闲着,抓紧铸炮弹,请海军部列出单子来,哪种规格的炮弹缺口较大,要优先补充。”<br><br>伦第一连忙回道:“是,总座。”<br><br>米格尔也道:“我尽快列出单子来,另外火药也得多储备一些。”<br><br>“这我来想办法。”林海打算去找福建水师打秋风,也不能光替人打工不是。<br><br>台北地区的硫磺和木炭都有得是,但硝石却没法自产,靠刮厕所是刮不到多少的,硝田法要实现较大产量也很难,那需要微生物方面的专家,这年代地球上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还是要靠硝石矿才行。<br><br>好在大明并不是很缺硝石,虽然没有孟加拉和智利那么大的硝石矿,但积少成多仍然是很恐怖的量,明末时期在大量使用火器的情况下,硝石的价格并不算很贵。<br><br>“此外,金司长,我需要你从海军部挑出五十名最优秀的炮手来,我另有任用。”林海本来想说一百名,但考虑到海军眼下的炮手也不足,所以给打了个对折。<br><br>“总座,大战在即,我想海军部并没有富余的炮手。”米格尔闻言有些急了,这一下就要了十分之一的炮手,换谁谁也急。<br><br>“那我把这五十名炮手留给你,海军敢在近海的海湾里和郑芝龙决战吗?”林海当即反问道。<b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