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是受到北美纵帆船的影响,首斜桅上桅被去掉了,横桁上的方形横帆也改成了支索上的三角形纵帆,同样可以起到抬升舰首和辅助转向的作用,不仅效果更好,操作也简单得多。<br><br>为了在舰首多挂这种支索帆,人们又顺着首斜桅的方向延伸出了一截三角帆杆,接着又再延伸一截首三角帆飞杆。对应支索上悬挂的纵帆就被称为首三角帆和首三角飞帆,加上支撑首斜桅的支索上挂的纵帆,舰首一般是三到四面支索帆。<br><br>“还有没有什么想法?”林海继续问潘学忠,他想看看这小子能不能想出在后面的支索上也挂纵帆,这在新港号船模上是没有的。<br><br><div>“暂时没有了,总座。”潘学忠想了半晌之后,终于是摇了摇头。<br><br>“那我来告诉你,除了连到首斜桅上的支索之外,后面各桅之间连接的支索也可以悬挂纵帆。这可以更好的利用风力,对航向调整和航速提升都有好处,尤其是可以极大地改善迎风性能。”<br><br>林海接着笑道:“为了多挂一些支索帆,我甚至打算把三根桅杆都再加一截,每一截都要加上相应的支索来提供支撑,这样又可以多挂几张支索帆了。”<br><br>定远号的前桅和主桅是拼接的三段式,后桅则是两段式,其实完全还可以再拼接一段,挂上轻柔的极顶帆,这样可以吃到高处的大风。<br><br>极顶帆的高度可以做到五十多米,风速一般可以达到海面风的四倍,这是由层流原理决定的,越靠近海面的气流受到的摩擦越大。<br><br>除此之外,高处的风向还更加稳定,因为波浪以及船上的缆绳这些都会带来乱流。所以当天气晴好风力适中的时候,只需挂顶帆和极顶帆就能获得较高的航速。<br><br>不过高处的帆对横摇、侧倾、埋首的影响也更加明显,而且高处的桅杆、横桁、帆面、支索都要求更轻便,一般也扛不住大风,所以大风高海况时这些都是要收起或降下来的。<br><br>总之,西式横帆船由于帆面较多,不仅海战中的容错性更强,而且在不同海况下也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张帆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br><br>当天晚上,到了基隆之后,林海在陆军司令的办公室中画图,不过却是为了海军的战舰。<br><br>他画的是一张舵轮设计的示意草图,帆装的改变只是一方面,舵的操控系统对船只转向性能更为关键。<br><br>事实上,后桅和首斜桅上的帆装改进,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舵轮先出现了,所以才显得那么拉胯。要不然,反正咱转弯也慢,就慢慢操作也行呗。<br><br>这张所谓的设计草图,那是相当的草率,恐怕交给工匠之后,别人立马就会在心里大叫一声“草!”<br><br>林海就在纸上画了个竖着的轮子,然后在下面画了一根舵杆,再写上轮子往哪边转,舵杆往哪边偏……<br><br>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舵轮具体是怎么带动舵杆的?他林某人不知道,不过他相信营造司一定有人能造出来。<br><br>这玩意并不复杂,说实话林海自己都能瞎琢磨一种传动机构出来,但他相信肯定不如营造司那些擅长机械制造的大匠,所以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