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巫师才拥有的能力。
看见樊三郎站在远处, 布赤提前结束了今天的迷信时间,快步走来询问樊三郎的来意。
布赤身上几乎有西番女子的所有优点,任劳任怨、勤恳努力, 学起汉话来也很用心,如今不单能简单交流, 还能在军队里担当半个老师。
樊三郎摸出一对绑在鞋底的铁爪递给布赤“你有个丈夫是铁匠, 营地没铁, 用马骨做很多,爬山要用。”
布赤接过铁爪, 低头仔细看着,随后问道“大帅……议出进攻了?”
这双爬山用的铁爪诞生于陕北的黄龙山之战, 不过在那之后狮子军再没有在山上打过仗, 想在军中找这东西还真有点不容易呢。
樊三郎已经习惯布赤说话缺少词语, 稍加理解后笑笑,摇头道“还在议,不过已经定了,大帅说最近有雨,也说不定是雪。”
中军帅帐里将官们正在议事,本来依照官职,布赤也应该进帐议事, 不过刘承宗认为布赤在做比军议更重要的事,不用去。
眼看着就快打仗了, 让布赤赶紧给部下讲鬼故事,提振一下士气,可比军议重要多了。
喀尔喀的蒙古贵族也是贵族, 这阶级仇恨是一样的。
刘承宗喜欢听部下的意见,但也只是喜欢听,因为听部下的意见能开拓他的思路, 但取不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元帅府的将官们正聚集于刘承宗的帅帐,对修筑营地的地点进行讨论。
此时他们所处的位置,是两条南北纵向长五十、宽二里的平行河谷,中间被一座山脉阻断,两条河谷通过北方的山口三十里长的险要山路相连。
他们在山西,喀尔喀的军队在山东。
由于三十里长的山道地势险要,难以展开军队,也担心刘承宗的炮兵在山道设伏,所以喀尔喀的游骑已经被塘骑堵了一天一夜,不得寸进。
游骑未能探明情况,主力部队就不敢贸然进入河谷。
戴道子传回来的消息说,蒙古兵似乎受到先前猛烈炮火的震慑,侦查上非常谨慎,塘骑至少还能再堵他们三天。
尽管戴道子人在北方山口,但意见已经清晰地转达给刘承宗,他认为大帅应该抢先一步占领山口,以取得对峙中的优势。
高应登则主张直接冲过山口,以其部六百马兵轻装突击,在山那边对敌军主将的帐子发动突袭,一举击溃敌军。
非常凶猛的古代战术,不把敌人当回事,也不拿自己当回事。
黄胜宵的计划就稳妥多了,在河谷修筑工事以逸待劳,其实他是比较倾向于戴道子的计划,但山口太狭窄,两门小炮四五杆抬枪就能封锁整个道路,杀不了多少人,不能发挥火力优势。
张天琳本人则对这些建议进行汇总,他觉得都不坏。
因为在这场战斗里,张天琳的本部千余马兵,是刘承宗手中弹压贵族的精锐力量,只要右营阿六手下的贵族们没动,他的马兵就不能动,所以没在战术选择上多说什么。
阿六比较支持打出去,对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