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设立的标兵,乌泱泱万余军兵齐聚郧阳。<br><br>旧的问题自己走了,新的问题也自己来了。<br><br>小小郧阳,哪儿有那么多粮?<br><br>卢象升使尽了混身解数,制定出‘十议八则’的策略来保境安民、安抚民众。<br><br>十议是议生聚、设主兵、策侦防、议修筑、立乡保、速邮传、筹积贮、策互援、励乡勇、制武备;八则为耐缓征、勤修盖、通山泽、惩告讦、禁差徭、广招垦、恤行户、严驿递。<br><br>同时还要减免税赋、维修城池,向湖广借贷稻谷、招募商贾采铜铸钱。<br><br>这套政策下来,郧阳的百姓才算能活命,但郧阳的存粮也用光了,根本不可能养得起兵。<br><br>所以祖宽进郧阳第三天就断粮了,他很清楚自己的士兵都是正常人,一天吃不上饭,就得跑到外面抢劫农家百姓的腊肉,这种事对他来说屡见不鲜,也早就有了一套对付地方长官行之有效的方法:先声夺人。<br><br>刚一断粮,祖宽就去卢象升的衙门里要说法了。<br><br>过去这套法子很有用,地方长官若能拿出粮来,那鼓噪的军兵自然就不会作乱;如果拿不出粮,那么等军兵抢劫的消息传过来,地方长官也没脸找祖宽让他法办士兵。<br><br>毕竟大环境就这样,祖宽要是把每个小偷小摸、明抢暗偷的士兵都依法严惩,这一营军队走到郧阳恐怕就剩几个大队了。<br><br>这也是祖宽自保的法子,他得让士兵知道他的存在有意义,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能找粮食、能背黑锅、能担责任,否则士兵别说跟他浴血奋战了,鼓噪起来第一个杀的就是他。<br><br>万万没想到,屡试不爽的法子,对卢象升没用。<br><br>卢象升把空荡荡的仓库打开,又从自己府衙厨房拿出最后的米粮熬了粥,召集士兵一人一口,然后住进军营,一起挨饿,直到三天后从湖广借来的粮草运抵,把几个私自劫掠、焚烧民宅的犯法士兵杀了。<br><br>关宁军的骄兵悍将就算有再大的脾气,也拿卢象升这样的人没有办法。<br><br>那咋办嘛,你饿吧,你没吃的他也不吃;生气吧,吓唬他也没用;关键还不能蛮干,毕竟打又打不过他,祖宽在卢象升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上演一出巡抚殴总兵的轶事,只能一起饿着了。<br><br>因此卢象升算是得了祖宽死力,助他一同规劝士兵,使关宁军在郧阳忍饥挨饿,也尽量不侵扰地方。<br><br>驻军郧阳这几个月,祖宽从一介厮杀汉蜕变成了画饼小能手儿,整天跟士兵说‘等到出兵就好了’,出兵了又说‘等胜过贼兵就好了’,胜过贼兵没抢到多少战利,又说‘等我们去了陕西就好了’。<br><br>现在真到陕西了,粮道稀烂,甚至还不如在郧阳呢。<br><br>在郧阳府好歹有卢象升照顾着,军粮不够吃归不够吃,但卢象升一直在想尽办法找粮。<br><br>现在可好,湖广那边的粮食运不过来,他们兵马已至渭河,后方押粮的兵部湖广清吏司郎中才刚进郧阳府,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