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指着西安府北部道:“眼下有粮的地方,是渭河北岸的蒲城、同州、韩城等地,打西安没意义……我们得让陈奇瑜把粮再从潼关搬回来。”<br><br>“即使不搬,也要挺到秋收,渭南的华州等地才有粮草可用。”<br><br>王文秀心中惊讶一声,问道:“怎么搬回来?”<br><br>“看李自成和张一川的本事了,他们在河南闹得厉害,我们在关西威胁小一点,他自然两害相权,迟早要把粮食搬回西安府城。”<br><br>“总之……”<br><br>刘狮子不再去看西安府,只将目光放在凤翔,道:“我们的粮食比他们多,先瞧瞧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br><br>随着统帅的意志传达至元帅军各营,三天时间里,元帅军与明军在凤翔府展开对峙。<br><br>没有互通使者,也没有谁率先发起进攻,只有往来的塘骑在河岸边互相射击、渗透、格斗、撤退。<br><br>然而诡异的是,愈演愈烈的小冲突,却始终无法使战斗升级,每当明军试图以超过百人的大队人马从渭河南岸渡河,向北岸追杀元帅军塘骑,大片大片的塘骑就会在蒙古骑兵的掩护下潮水般撤退。<br><br>不是塘骑那种缓缓撤退准备围歼的打法,而是不管不顾的收缩防线。<br><br>第一天,左良玉沉得住气。<br><br>第二天,他就受不了了。<br><br>第三天,再次收到元帅军对挑战不作回应的消息,左良玉气得把帐中能摔的东西摔了个干净。<br><br>他们的预设战场,是渭河北岸,因为南岸有宝鸡城,谁都说不准城里的罗汝才在会战时敢不敢跳出来。<br><br>而北岸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突袭刘承宗的战术上,骑兵在南岸则难以快速运动,所以他们需要以逐步升级的冲突来作为借口,慢慢把军队转移到北岸。<br><br>否则邀战的样子太明显,担心让刘承宗先生出防备之心。<br><br>但现在可好,元帅军根本不升级战斗,意思明摆着,你们愿意渡河,就别小股渡,我把河岸都让给你,直接大股渡,我趁你渡一半把你踹下河。<br><br>这傻子才渡河!<br><br>“退退退,就他妈知道退!”<br><br>左良玉在帐中气得破口大骂,召来家丁道:“去问问曹文诏,我军还剩七日口粮,这仗到底还他妈打不打!”<br><br>家丁刚走,罗汝才的日常骂街就被送来了。<br><br>宝鸡城里的罗汝才,打遍康宁无敌手,靠的就是刘承宗一句言传身教:打仗得换位思考,敌人想干啥,你就不能让他干;敌人不想干啥,你就得逼着他干。<br><br>罗汝才也不知道明军三万多人在他身边围着,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但很明显,他们不想攻城。<br><br>所以自从发现左良玉不敢攻城,罗汝才就拿出了‘我是你祖宗’的态度,每日用弓箭向城外射信,信上没别的内容,就是骂街。<br><br>但凡城下明军将领,有一个被认出来的,罗汝才就让人放开膀子骂,从先人骂到后人,总结精神就一个字:怂!<br><br>你不敢攻我的城,你就是怂!<br><br>左良玉什么时候被人指着鼻子这样骂过?<br><br>此时又在气头上,他当即一掌拍在桌案:“不管了,告诉曹文诏、艾万年和龙在田,我要攻城,先杀了城里的罗曹操祭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