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r>只是坐骑,不一定是马,也可能是驴和骡子。<br><br>整个陕西,朝廷掌控的土地、牧地、马场越来越少,延绥镇成了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现在根本不是供养不起战马的问题。而是根本找不到马。<br><br>步骑脱节,在山区地带就不可能打得过成千上万的农民军。<br><br>既然打不过,前线军官就会倾向于不跟农民军作战。<br><br>而越是不敢作战,军队的战斗能力就越低,农民军的势头就越大。<br><br>这是恶性循环。<br><br>俞翀霄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几年之间数次大战,并未令延绥镇伤筋动骨。<br><br>可是几场爆发在延绥镇以外的战役,却对延绥镇产生了深远影响。<br><br>固原易主,陕西西北部的破产流民不再向延绥镇迁徙;漠南成立都督府,蒙古牧民也不再跨过边墙为墩军种地乞活。<br><br>延绥的人,真的一年比一年少,大明的陕西,延边卫所的血快要被放干了,不论卫还是营,夷丁的数目都已经占到近三分之一。<br><br>实际上他这段时间在榆林拜访了许多赋闲在家的老总兵。<br><br>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总兵,对如今的情况也束手无策,提供的建议,只能是保留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部队,以步制骑。<br><br>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墩军又向榆林城报告,边墙以北的鄂尔多斯万户部出现异动。<br><br>隶属于萨囊台吉的乌审部,不知从哪儿筹备出牲畜牛羊,且成千上万的蒙古骑兵正在向乌审部汇集。<br><br>边墙上的守备分析,萨囊台吉和他的领主额璘臣,似乎在筹备一场入侵明边的战争。<br><br>由不得明军将领多想,乌审部与边墙仅距百里,用起兵来穿越毛乌素海、跨过无定河,也不过朝发夕至。<br><br>一个规模不算太大的部落,突然涌入数千战兵,无疑能给驻军仅有四万五千人的延绥镇,带来巨大压力。<br><br>因为延绥驻军虽多,防线也长,不到五万军队,散布在东起黄甫川堡、西至花马池的一千五百里防线之上,东西能调动的机动兵力不过一万出头。<br><br>就这点兵,还要分出总副参游的正奇援游四支军队。<br><br>长城也不值得信任,毛乌素海的沙子把长城全埋在地下了,墩堡就跟建在沙地里的平房似的,墩军弄不好一觉睡醒就被埋在沙子里了。<br><br>延绥镇的军费,除了军队军饷在内的维持费用,第二大开支就是每年雇佣民夫挖沙。<br><br>但最近两年这情况……一来是招不到人挖沙,而来是招到人也给不够钱,让军兵自己挖,也确实挖不过来。….<br><br>事情很难办。<br><br>短短数日之间,俞翀霄的心态发生了变化。<br><br>面临这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升任总兵官的喜悦早就消磨殆尽,焦头烂额的他只想一脑袋撞死在城墙上。<br><br>毕竟南边延安府的蜂尾针张振不好杀,横山山区里的惠登相和周清也不好杀,长城北边的萨囊台吉看起来也不好杀……俞翀霄环顾一圈儿,发现这里面只有自己最好杀。<br><br>这环绕在延绥镇周围的三方势力,在俞翀霄眼里威胁最大的,就是口外的鄂尔多斯部。<b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