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收到信当晚,总兵张应昌请战。<br><br>他的军队驻扎于镇城南边的宋城、李俊诸堡。<br><br>拨发甲械、筹备火药、配齐马匹、装载行粮,以及调派铁蒺藜、拒马栅等的杂务事花了一晚。<br><br>次日一早,洪承畴亲自在营地勉励诸将,看着军士们用了早饭,骑马随行二十里,在号炮声中送他们渡过黄河进入灵州境内。<br><br>把这支军队送走,洪承畴骑马回总督衙门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天冷得人直缩手,便让仆人先烧了壶茶,拿出朔方布防图,准备忙完了再让仆役准备饭食。<br><br>防守宁夏的重点在于黄河,而防守黄河的重点无疑就在南面的宁安、石空寺、鸣沙洲三堡,以及东边的灵州城。<br><br>洪承畴打算,如果今年还有时间,他要增筑宁安堡,将之修成能容上万兵马的大堡雄城。<br><br>但实际上一想到时间,哪怕聪慧如他,也不免头疼。<br><br>倒不是觉得自己没时间了。<br><br>恰恰相反,其实刘承宗向北进攻,对他来说不算坏事。<br><br>因为地虽然分了,可他手里的钱粮有限,也无非是过一天算一天的状态。<br><br>当然强敌来攻打也肯定不是好事,但进攻总比不进攻强。<br><br>毕竟这军队组织起来了,三四万人的部队,兵饷从何而来、兵粮从何而出,这种问题全军上下暂时都顾不上。<br><br>左、张、曹这些人,如今也和农民军的亡命徒一样,朝不保夕,不去考虑太远的事,先活过如今再说。<br><br>刘承宗如果发兵打到宁夏来,然后看他积极备战,转头走了,那对洪承畴来说才是真正的晴天霹雳。<br><br>打起来就不一样了。<br><br>大胜、惨胜、平手、小败,对洪承畴而言都是胜利。<br><br>只要保存自己,并让军队遭遇死伤,人少了,经济压力就小了。<br><br>事实上这也是洪承畴要把军队扩大的原因,他的目的就是把宁夏的敢战之兵编进军队,他们缺少与刘承宗的交手经验,打起来肯定死伤颇多。<br><br>等战事结束,内乱的压力就小一点。<br><br>洪亨九知道这样考虑问题很傻,他也很烦。<br><br>大敌当前,还要去考虑安内。<br><br>但没办法,他所处的位置只能出此下策。<br><br>作为统帅客军的总督,挤占了当地人的生存资源,甚至限于身份,能挤占、榨取的效率很低。<br><br>因为他的身份是官,难以变动的官,做了出格之举,人们会埋怨和愤怒。<br><br>而刘承宗就不一样了,人们很难界定那究竟是个北虏头子、西贼魁首还是割据大王,不论哪个身份,都会让正常人感到畏惧。<br><br>甚至很难定义他做什么才算出格。<br><br>劫掠富家财产,这难道不是流贼的一贯作风吗?<br><br>抢夺贫家铁锅,这不也是北虏的渴求之物吗?<br><br>甚至于杀人焚城,他都是贼了,做这种事奇怪吗?<br><br>羡慕不来的。<br><br>舆图上,洪承畴在黄河以南的红寺堡画了个圈,那是防守固原方向最好的支点。<br><br>他估计刘承宗的部署一定是尽快抢占红寺堡,因为没有其他路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