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徐川点了点头,道:“没错,虽说目前的人工智能在学术研究领域还起不到什么太大的帮助,但做一些数据统计、筛选、分析的工作没什么问题。”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这些原本需要繁琐人力去完成的工作解放出来,无论是对于研究来说,还是对于产业链的配合来说都能提高不少的效率。”
温远航点了点头道:“行,这件事我会处理好的。”
徐川笑着道:“麻烦你了。”
“客气了。”
在将后续的工作安排处理妥当后,徐川将重心放到了空天发动机和大型强子对撞机这两个项目上。
不过他的心倒也没有之前的紧迫,因为相对比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这个近乎完全陌生的领域来说,后两者的研究在国内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
空天发动机的本质是电磁推进,在这方面,华国的研究还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天空号空间站上,使用的就是电磁推进系统中的霍尔推进器,其设计运行功率达到100kw,推力能达到5牛。
数字虽然小,但里面包含的技术却是世界顶尖行列的。
有这一份底蕴存在,再加上晚上的理论,他并不需要太过于担心空天发动机的进度。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川都航天航空基地和九泉航天基地的技术支持下,空天发动机早已经完成了设计,目前正在组装中,等待后续的测试。
至于大型强粒子对撞机就更不用多说了,在对撞机这一块,华国有着完整的技术储备,缺少的只是顶级的探测器技术而已。
在这方面,徐川之前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不过却一直都没时间去做。
正好现在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已经有了突破,在完成最终的航天飞机之前,他有数个月的时间可以去研究和突破探测器技术。
“说起来,我感觉你忙碌时间就没停止过的样子。”
星海研究院的食堂中,郑海端着一份午餐,坐在了徐川对面,忽然开口说道。
“怎么突然说这个?”
徐川停下筷子,看了他一眼好奇的问道。
“没什么,只是觉得你应该要休息一段时间了,太累了对身体不好。”郑海摇了摇头劝解道。
原本他以为小型化可控核聚变技术有了突破,这位应该有一段的休息时间的,没想到他转身就又投入了其他领域的研究中,一天都没有停歇。
想到前段时间这位从圣彼得堡回来后就累垮生病的场景,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一下他注意身体。
徐川笑了笑,道:“我也想休息,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无论是航天航空的发展,还是对撞机的修建,都是事。”
虽然搞学术研究是他的兴趣爱好,他也乐于沉迷于其中。
但不得不说他现在的状态早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学术研究范畴了,就算是兴趣爱好,也很难让一个人这样连轴不断的工作。
毕竟他现在的状态不说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工作研究,但他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