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港娱:功夫之王 > 第605章 共饮一江水

第605章 共饮一江水

    在香港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几十年前,只要一遇天气干旱,就会发生可怕的水荒。<br><br>当初清廷割让香港给带英的时候,香港的人口还很少,但已经产生了缺少淡水的问题。<br><br>这是因为,香港虽然降雨充沛,却缺少湖泊,也没有大河。<br><br>香港主要由火山岩和花岗岩组成,坚硬的地质条件不利于地下水储藏和开采。<br><br>为了找水,带英想了很多办法。<br><br>他们曾经派船到日本、新加坡等地买水,但成本太高,不仅要缴纳大笔的水费,还要花掉大笔油钱,长途跋涉买来的水,称得上滴水贵如油。<br><br>后来,带英又修建了几座水库和蓄水池,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r><br>在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里,带英只能斥巨资,修建一个又一个的蓄水塘。<br><br>老百姓们希望这些水塘真的能解决喝水、用水的困难。<br><br>每当有水塘竣工,大家都兴高采烈,甚至还要在施工现场大摆筵席。<br><br>那时候,内地战乱频繁,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不断涌入香港,用水问题反而日益严重。<br><br>平时用水就捉襟见肘,几次大旱,更是给香港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br><br>1893年,香港连续十个月滴雨未下,旱灾导致瘟疫流行,2000多人因此丧生。<br><br>在1929年的严重旱灾中,20万人因为干渴而逃离香港。<br><br>港英政府解决不了水源的问题,就开始施行用水管制。<br><br>从1938年开始,每天定时供水。<br><br>比如说每天供水四个小时,旱点三小时,再旱点两小时,再紧张就隔天供水,隔三天供水。<br><br>在此后三十年,定时供水,成为常态!<br><br>1949年,新中国成立,收拾旧山河,日月换新天!<br><br>为了解决中华大地的缺水问题,勤劳的中国人民狠干大干,开山劈石,修建了大量的水库,水渠。<br><br>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更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被称之为“人工天河”!<br><br>与此同时,香港淡水供应紧张的情况愈发严重。<br><br>1962年年底开始,香港连续九个月滴雨未下。<br><br>香港苦心经营多年的蓄水设施沦落为摆设,水塘都见了底,长了草。<br><br>市内供水由最初每天8小时,改为每天4个小时,进而隔日供水4个小时,最后4天才供一次水。<br><br>除此之外,别无他法。<br><br>那一年,香港各个角落都出现了人与水桶排成的长龙。<br><br>人们放下工作,离开课堂,全家出动排队取水。<br><br>大批居民层层围住公共水喉,最怕的是这涓涓细流突然中断,自己只能空手而归,无奈地面对家中的期待眼神。<br><br>住在木屋区的居民就更加辛苦,取到水后,还要挑水上山。<br><br>水重、坡陡,走在前面的妈妈不时回望,害怕年幼的女儿把水洒了。<br><br>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抢水,用尽所有东西来装水。<br><br>商店里,除了水桶涨价,其他商品一概卖不动。<br><br>当时,一份叉烧5分钱,一个水桶却要5块钱。一些商人趁机大发水荒财。<br><br>绝境之中,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港九工会联合会,代表香港向内地发出了求救信息。<br><br>旱灾不是香港有,广东也在闹旱灾。<br><br>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天子宁有种签到七零:进厂当咸鱼竟成香饽饽七零恶毒后妈,硬汉老公宠上天修仙:我真没想当舔狗!江湖枭雄巨龙: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