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港娱:功夫之王 > 第715章 动作再升级

第715章 动作再升级

才出现第一款杀毒软件mcafee。


    而杨叶在《黑客帝国》中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将杀毒软件,病毒全部拟人化,可以说非常有创意了。


    接下来就是杨叶以一对百的大战,道理讲得再好,故事编得再精彩,也不如一场酣畅淋漓的动作戏来得过瘾。


    在第一部中,周比利顶着一张菱角分明的脸,戴着墨镜,活脱一个机器人模型。


    他无与伦比的体能、力量、速度以及打不死的特性,把杨叶虐得死去活来,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不是杨叶最后开挂,就没有第二部了。


    到了第二部,杨叶居然要打一百个周比利。这要怎么打?观众们对此十分期待。


    在电影开始放映之前,杨叶就重点介绍了这场戏,说他使用了动作捕捉,虚拟拍摄技术。


    所谓动作捕捉,早在拍摄《终结者2》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了,不过那时候是非常简陋的。


    现在再次升级,每个主角以及替身,穿的衣服都是特制的,照相机阵列将通过这些感应器记录下人物动作的每一个细节。


    一旦某场景的主要动作轨迹被完整地捕捉下来,导演就被赋予了无限的自由。


    可以把摄影机“放”在任何他想放的位置,同时剪接的自由度也大大增加。


    比如在这场大战里,一部摄影机围绕杨叶旋转,根据人物动作的快与慢,摄影机会“无缝”地进行减速或加速,制造出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


    这是用传统的拍摄方法无法制作出来的神迹,使得电影的动作场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级,现场观众全是各种哦买噶的。


    这要是在中国的电影院里放映,肯定是此起彼伏的卧槽。


    最有趣的是,电影中的很多画面,跟杨叶以前的电影是似曾相识的。


    比如周比利成为病毒,可以瞬间复制自己,变形的过程和《终结者2》中“液体金属”机器人的变形过程颇为相似。


    只不过,复制自我柏油般的变化过程更具工业感,显得更酷。


    这自然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而这场以一敌百的打斗,和《功夫》中杨叶大战斧头帮颇有些相似之处,某些机位甚至一样。


    杨叶在电影放映前就说了,他曾经在《功夫》中实验过这种拍法,只不过现在更加炫酷。


    所以,这一场戏下来,就给了观众一种一脉相承的体验,感觉杨叶一直在进步。


    一番打斗之后,杨叶以脚震地,“嗖”地一声,一飞冲天,溜了。


    两年后,杨叶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里,这个拉风的飞行动作又以更炫酷的形式出现,再次给了观众,杨叶在持续进步的感觉。


    ……


    杨叶摆脱周比利,和狄龙、林清霞一起去找开锁人,再次引发大战。


    这就是比之前那场以一敌百更加牛逼的高速公路大战了。


    这一场大战引入了新反派,双子星病毒。


    这两个人的能力,非常强,非常地炫酷,


    他们可以在实体和虚体之间进行转化。


    只要一虚化,它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虚化之后,它们可以直接只留半个身子在地面上飘。


    还可以穿过所有的障碍物,像什么门车窗、玻璃、墙体等,都无法挡住他们。


    而每次遭到攻击或者伤害的时候,它们就会立刻从实体虚化。


    这样的话,所有的伤害都转移了或者无效了,也就是说虚化免疫一切伤害。


    《火影忍者》里面带土的能力,估计就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


    不过双子星的灵感来源,应该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多线程病毒。


    这种病毒运行时会自我复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


    当被人发现或者被杀毒软件发现时,你关掉它其中一个进程,它会立刻自我复制出另一个进程,删除也一样。


    想要杀掉它必须将它同时删除,但是即便是批量删除数据,也是一条一条的删除数据,关进程也是一个一个的关。


    所以这种病毒就非常的无解。


    电影里的双子星和这个多线程病毒一样,除非同时被击杀,否则就是不死之身。


    而最后的解决办法,是狄龙一枪打爆汽车,送他们上天。


    至于为什么死得这么潦草?


    因为特效太踏马的贵了。


    他俩每出现一秒钟,都是经费在燃烧。


    ……


    两场动作戏,将电影的观赏效果拉到了极致,票房基本不用愁了。


    电影又回到剧情部分,杨叶进入源头,来到了矩阵的构架核心,见到了矩阵的设计师。


    两人的对话,让观众了解到了电影里这个世界的真相。


    设计师告诉杨叶:不论如何精妙的设计,总是会出现一些“余数”,这些余数随着时间增长会累积得越来越多,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导致矩阵毁灭。


    简单来说,设计师发现无论把矩阵建造成什么样子,矩阵中都会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意识到矩阵是虚拟世界。


    这些人具有反叛基因,对于自由更有着强烈渴望,当他们发现真相,就会想方设法进行反抗。


    如果反抗变得愈演愈烈,最终就会无法收拾,导致矩阵毁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师想了一个办法。


    在真实世界中建造了瀛洲,把那些不愿意生活在矩阵中的人驱逐出矩阵,让他们在瀛洲中生活。


    并给他们营造出一种瀛洲是人类用来反抗机器的基地的假象。


    而一旦瀛洲壮大到可以威胁机器帝国的地步,它们就会消灭瀛洲中所有的人。


    那么,怎么让这些人类安分地聚集在一起,而不是集结力量向机器帝国发动进攻呢?


    矩阵的另一个高级程序想了一个办法:利用人类迷信的特点,把自己包装成可以预言未来的先知。


    由于她和设计师一样,拥有最高的权限,所以她可以很轻松地“预知”未来,甚至可以利用权限去“制造”未来。


    这样一来,人类就会慢慢地相信先知。


    而等到人类相信她了,她就会告诉人类:


    你们想要拯救全人类,必须依靠“救世主”的力量。


    找到了救世主,就可以解放全人类。


    但实际上,所谓的“救世主”,不过是为了给逃离矩阵的人类一个希望。


    让他们不要过度反抗,而寄希望于救世主的拯救。


    这个嘛,其实就是宗教形成的原因,是各种宗教大行于世的核心理论。


    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统治者们推行各种宗教的主要原因。


    中国历史上,老百姓期待明君,期待清天大老爷,本质上是一样的。


    还是《国际歌》里唱的好: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本章完)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是唯一的玩家诸天:从小欢喜当爹开始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考上清北后,黑道老爹气进ICU禁锢之日绝境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