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 潜龙勿用 第112章 见儒求疑

潜龙勿用 第112章 见儒求疑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后人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儒家“八目”,可见儒家认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于格物和致知。”

    “其实,‘格物致知’的本意是:只有在物事上能够按照法则取舍,懂得何时‘停止’追求物事,内心才能获得安静,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智慧。此处的‘格’为‘法则、标准’的意思,‘格物’就是‘遵照法则限止物事’。”

    “只是后来许多儒家学者将自己的观点带入了‘格物致知’中,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哲学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宋朱熹和明朝王阳明,他们以自己的哲学观点分别诠释了“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因此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两个高潮。”

    萧易寒等李朝授说完才问道:“这些书上都有说,请问先生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又或者有自己的解读吗?”

    “小伙子问得好,这么跟你说吧,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格物致知’,只有形成自己的‘格物致知’,才是儒家真正理论开创之路。而你问到的,是我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我能够回答得了你的,就是我的治学之路,在自己钻研最深的领域,写出自己的道。”

    “好比工业领域说的‘工匠’,经历过一万小时以上的练习累积,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有如生产潜艇的钳工,能够将他打磨的工件控制在多少丝之内。”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我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格物致知’,这就是‘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

    “书上学到的,只是知识。当你把这些知识,结合自己的思想,才能变成自己的‘道’。”

    萧易寒沉思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只有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所得、所悟,才有可能总结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道”。

    之前一直陷着的思维陷阱,在此刻,萧易寒感觉豁然开朗。

    仿佛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萧易寒起身,向李朝授弯腰鞠躬:“感谢先生解惑!”

    “灯不点不亮,理不辩不明。”李朝授也站了起来,拱手道:“各位,我>>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上城之下野风渡晚熟入目无他人团宠小奶包,我是全皇朝最横的崽大婚之日,我将未婚妻捉奸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