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心中也没少为此发笑,现在轮到自己,有些人总放不下面子,但也有些人,比别人多了点远见,认识到了彩云道的环境,也意识到,如果要干好自己的工作,显然必须至少学会一种通用的夷话,因此一有机会就尽力地尝试学起来,并不害怕丢脸——<br><br>其实也没什么好丢脸的,那些同路的马帮汉子,大多也都饶有兴致地学着,他们从前虽然在五尺道上走动,但和夷寨之间,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一般不打交道,最多只会说几句互相问好的话,现在有机会学夷话,和友好的夷人一起练习,甚至交个面上的朋友,这对他们往后的行程也加多了方便——你说,就这样四处栽花,到处给人带来好处的教派,它怎么能不受到欢迎,祭司凭什么吃不开呢?<br><br>除了‘手指法’之外,小祭司也很懂得创造各种机会来进行教育,他靠在石头边上,低着头唰唰几笔,便把南洋的地理图画了出来,还在每座山上都标出了两种语言的地名,知识教的祭司普遍都很多才多艺,光是这几笔画工,就让人刮目相看了。<br><br>人们感兴趣地传阅着黑板,不断地发出低低的赞叹声,夷人们膜拜地望着他指间的粉块笔,似乎恨不得俯下身来亲吻这东西:这种笔,结构和毛笔类似,有笔杆,只是笔头的部份,是填充着磨过的粉块,这是乡间扫盲班和知识教祭司特有的一种文具,为的就是可以在黑板上方便省力地书写,不用手指捏着粉笔,写多了关节疼。由于彩云道这里,扫盲班还没开起来,粉块笔就成了祭司的象征,看夷人们的表现,和知识教的教徽一样,拥有特殊的地位,也得到了夷人们的崇拜。<br><br>“你看,这是澜沧江,也叫做九龙江,它的发源地在我们华夏,入海口在南洋,这是南洋的母亲河,南洋的部落,几乎都依靠它来建城,在这条河的每个回环,你都能找到一个城寨,我们这些沿五尺道居住的夷寨,和下游的这些城寨,其中有不少,语言可以相通,说起来都是远亲……”<br><br>原本复杂的南洋多国,在地理、种族上和彩云道的关系,至少围绕五尺道这一块,在小祭司的指点中,也变得清楚起来了,他随口吐露的消息,对陶珠儿等人来说都很新奇,而且似乎意义也很重大,比如说对于彩云道的这些夷寨,其部族到底该定为什么名字,拥有什么谱系和亲缘,是用什么路线迁徙来该地居住的,这些问题,都是知识教的祭司正在研究的课题。<br><br>“之前买活大学的吴石斋教授,之前在做的是彩云道的汉人发展史,我们所做的则是彩云道、南洋多民族发展史的研究,这个是我们所有祭司共同推进的调查项目,为华夏百族定名、记史。”<br><br>小祭司很高兴地说,“这可不是什么容易事体,要知道,许多寨子是没有成文史书的,便连神话传说都有些模糊了,对于自己的来历并不分明,尤其是后分出的小寨子,对于自己的种族也不甚明白。我们要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去推测他们的来历和迁徙路线,需要很大的功夫呢!”<br><br>把远在羊城港大学的某个教授,和眼下这个浑身汗津津,看着和农夫几乎没有差别的小祭司联系在一起,似乎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陶珠儿也没想到,知识教的祭司,业务范围居然如此广泛,和她之前设想的单纯扫盲、供给珍稀工业品等事体相比,知识教的祭司不但教导汉语,传播科普卫教知识,融合汉人、夷族的习俗,带来疫苗、货物,帮助种植烟草、稻谷——甚而还进行人文科学的研究工作!说实话,这最后一项,哪怕是在买地汉人区的乡下,也相当少见呢!<br><br>单单是一个祭司,真不知道如何能完成这么多工作的,当真个个都是素质出众的多面手么?!<br><br>除了对知识教祭司能力上的感慨之外,陶珠儿心中,还有一点怪怪的感觉,直到晚上透过帐篷,望着山间迷雾中,隐约可见的点点繁星,她才慢慢地回过味来:<br><br>什么活都被知识教的祭司给干完了,彩云道乃至南洋的主人……固然依然是六姐,但大管家,却还是买活军衙门吗?南洋,是买活军衙门的南洋,还是知识教的南洋?<br><br>“权力……”<br><br>陶珠儿咂摸着这个词儿,说来也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