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逃离漠南王庭的匈奴人非常多,刚刚夺取权力的伊稚斜急着诛杀于单等主要政敌,压根没心思去理会张骞这么一个无足轻重的汉朝使者。
众人逃离之后,许多人都希望能返回西汉。
但张骞坚持认为,皇帝刘彻之前给他的任务是联络大月氏,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呢。
于是张骞力排众议,带着被囚禁了整整十年的百余名随从,继续踏上了西行之路。
但在张骞被软禁于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
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了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张骞想要见到月氏王,就必须要继续往西行走更远的距离。
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击倒张骞,他坚定地继续向西。
众人一路经过车师国,由于西边已经是匈奴盟友乌孙的地盘,在离开车师国后张骞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
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匈奴人向导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
张骞的意外到来让大宛王非常高兴,张骞的承诺更使大宛王动心,便答应了张骞的要求。
大宛王在热情款待了一番张骞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张骞本以为抵达大月氏后,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大月氏定下盟约,大家一起夹击匈奴。
但万万没想到,事情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
大月氏人征服了大夏后,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改变了态度。
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加之,他们又认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如此种种,大月氏王和五部首领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
张骞在尝试了几乎所有努力后,见事情依旧无法成功,只能选择动身回国。
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
他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鄯善,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
但让张骞没有想到的是,匈奴人的势力此刻已经渗透到了青海地区,当地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
在羌人的通风报信下,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送到了匈奴王庭。
伊稚斜见到张骞后,倒也没有为难张骞,可也没有把张骞放走,而是继续像军臣单于一样,将张骞扣留在王庭一年多。
没想到,新的转机很快又出现了。
卫青大破右贤王的消息传来,匈奴王庭内人心浮动。
伊稚斜表面上说不怕卫青,但内心之中却慌得要死,急急忙忙带着王庭主力北撤。
在这个过程中,张骞再度找到机会,和向导堂邑父两人在某个夜晚悄悄逃离。
此时匈奴大部队朝北走,张骞、堂邑父一路往南自然是碰不到什么匈奴军队了。
终于,他们顺利地抵达了汉朝边关,凭借着张骞随身携带的使者文书、引信成功进入了汉朝领地,一路抵达长安。
这一天,距离张骞当年离开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
当年一同出行的百余人,只有张骞和匈奴向导堂邑父两人最终归来。
那个二十六岁意气风发的年轻使者,如今已经是年近四十,饱经风霜的中年男子。
听着张骞的陈述,李息也不由被触动了,感慨道:
“张骞兄,你的经历竟然如此离奇,实在是让人意想不到。”
“你的家人如今还在长安,我会派马车送你回去和他们团聚。”
“等会我便亲自进宫,向陛下禀报此事!”
皇宫中,听完了李息的汇报后,刘彻也动容了。
“张骞竟然还活着?”
当年派张骞出使后一直没有消息传回,刘彻心中早就认定张骞等人已经死在路上了。
第二天,刘彻立刻召开朝会,当众召见了张骞和堂邑父。
在详细地询问了一番张骞过往的经历后,刘彻再度动容。
“张骞啊,朕是真的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啊!”
“你竟然有了这么一段如此精彩,如此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场的文武百官们听得一个个也是心潮澎湃。
没有人怀疑张骞的话。
张骞描述的那一幕幕情形,如天山、祁连山的壮美,大漠戈壁的风沙险阻,葱岭的青翠,伊犁河谷的富饶,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这些东西,哪怕是当世最出色的小说家,都无法凭空想象出来。
向来在朝会上只有刘彻提问时才会说话的卫青忍不住开口道:
“张骞大人这一次出使的经历,虽未能竟全功,但却让大汉和西域真正有了来往和交流。”
“假以时日,大汉将西域纳入治下,也不是妄想了!”
群臣连声点头,齐声赞同张骞的功业。
刘彻也是唏嘘不已,开口道:
“张骞,你此番出使,对大汉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无论刘彻还是卫青,都并非只是因为感动而夸奖。
张骞西行的意义在于,大汉真正明白了西域的情况。
此时的西域,除了葱岭以西的大月氏之外,大部分的国家其实都臣服在匈奴帝国的统治下。
每年,这些国家都需要向匈奴、乌孙上缴大量的物资珍宝,战马粮食等资源。
诚然,大月氏的确不想和匈奴打了。
但西域诸国,明显对匈奴的残暴统治非常不满。
否则,张骞一行怎么可能会在西域大宛、车师这几个较大的国家内得到礼遇,畅通无阻?
刘彻目光熠熠地开口:
“虽然大月氏的确很难成为大汉的盟友了,但朕依旧可以和大宛、车师等诸国一起联手,将匈奴的势力逐出西域!”
大汉是失去了大月氏这个可能存在的盟友,却获得了更多可能存在的盟友!
大汉更加了解匈奴这个对手,更有把握击溃匈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张骞的出使,看似没有成功,却给大汉带来了弥足珍贵的情报。
这些情报,将会是未来大汉击溃匈奴的可靠助力!
刘彻心情激荡,当场亲自宣布旨意。
“张骞出使有功,封太中大夫,入宫内听用,随侍朕左右。”
“堂邑父虽为匈奴人士,忠勇可嘉,随侍张骞十三年,感人肺腑,封为奉使君!”
张骞和堂邑父两人闻言,跪地谢恩。
刘彻亲自站了起来,拉起了张骞的手,动情开口。
“张骞,若大汉臣子皆如你这般,朕灭匈奴,不过翻手之间耳!”
看到这里,历朝的皇帝们也不由感慨。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呼出一口气。
“西域啊……朕之前还真没想到这一点。”
“在这件事情上,朕的确不如历史上的刘彻。”
扶苏忙道:
“父皇,这其实是因为大秦不知晓情报,并非您的过错。”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