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然而看着孙子,朱元璋只觉得心累。】
【儿子朱标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有威望,有团队,能控制得住朝堂和军队,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但眼前的这个孙子真是经验、阅历、威望一样也没有。】
【但留给朱元璋的时间不多了啊。】
【他只能紧急调整原有的计划安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孙子的接班搞定一切隐患。】
……
天幕上。
白发老人坐在龙椅上。
面目隐藏在黑暗之中。
一旁的少年站于手边,看着殿内,不知想些什么。
而宫门外。
一枚枚染血的令签散落在地。
令签上还隐约有着字迹。
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会宁侯张温。
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
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
沈阳侯察罕、西凉侯濮兴、宜宁侯曹泰。
支平侯韩勋、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
……
【公元1393年,蓝玉案起,一连诛杀了十多位开国功臣武将。】
【公元1394年十一月,颍国公傅友德被诬谋反自刎而死。】
【公元1395年二月,宋国公冯胜被诬谋反处死。】
【朱标还在世时,这一批人都可以算作其手下的军功集团】
【但是朱标能够控制住这些军功集团,不代表朱允炆能控制住这些军功集团,更不用说蓝玉这位悍将。】
【所以为了老朱家的天下,这些人必须死。】
……
{一个字:绝!}{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元璋也算守住了自己“朋友一生一起走”的初心——反正我要走了,走之前先送你们“走”!}
{做不到同生,但是可以做到共死的嘛,对不对?}
{所有这些功臣的肉体消灭都是为了保住老朱家孱弱的孙子内部安全,完全不考虑外部侵略者。}{擅长内斗是历史刻在每个统治者的基因里了的。}……
【外臣安定了,还有藩王呢。】
【对大臣大杀特杀的老朱根本无法对儿子们动手。】
【并且朱元璋问朱允炆“如果你的叔叔们造反,你该怎么应对”】
【想看看朱允炆在自己死后会如何处理诸王。】
【朱允炆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首先以德服人,然后再以礼制人。】
【还不行的话就消减他们的封地。】
【仍然不行的话就更改他们的封地。】
【最后没有办法的话只能兵戎相见了。】
【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的答复是十分满意的。】
……
大汉·景帝时期“说得很好。”
刘启捻着胡须冷笑着。
“但我一个字也不信。”
小刘彻也不信。
“这话太幼稚了,我都知道口子一开定是兵戎相见。”
“这话明显哄弄人呢。”
刘启扭头道:“也不能这么说。”
“他要是有你大父那手段,的确也能做到。”
小刘彻忍不住捂嘴乐。
“这都一千多年了,也没见着一个像大父那般的人物啊。”
“就他?”
“还不如说我呢!”
……
【但老朱也不用考虑这事了。】
【公元1395年,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受命率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征伐叛番,胜利归师。】
【同年三月,朱樉去世。】
【这也是个不当人的主,但老朱依然痛心不已。】
【公元1398年三月,他的第三子晋王朱棡也薨逝了。】
【同样不当人,但他毕竟老朱的儿子啊!】
【朱元璋没能承受住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
【病倒了。】
……
{朱家基因或者家教有问题吧,大多数都这么凶残,朱元璋也是,真的是有家学渊源的。}{有些是先天的吧?}{秦王、晋王、齐王、代王、鲁王、谷王、伊王这几个不行。}……
大明。
朱元璋眼睛一瞪,再也支撑不住。
“噗!”
一篷血雾喷出。
人已昏死过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