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活怎么会有人心甘情愿去干?还是说是官府威逼,强征民夫?”<br><br>“不,沈大人猜错了。”<br><br>周洪漠苦笑一声:“不仅没有威逼利诱,还得抢着干,为了能修江堤,甚至还得给工头塞点好处才能进来,光是我们村参与修堤的汉子,每个人都得上供两百文的例钱给工头,否则别想去。”<br><br>“什么?”<br><br>沈儒愣住了:“怎么可能?如此低的工钱还得花银子抢着干?为什么?”<br><br>干活还得往外掏银子,简直匪夷所思。<br><br>“道理很简单,因为活不下去了,种地养不活一家老小。”<br><br>“开什么玩笑。”<br><br>蔡象枢皱起了眉头:“今年确实闹了洪灾,有饥荒可以理解。但前几年不是风调雨顺?绥庆道已经算是江南比较富庶的地方了,若是这里的百姓种地都养不活自己,那全天下得有多少百姓饿死街头?<br><br>不可能,绝不可能。”<br><br>“两位大人从京城来,还不清楚这里的情况。”<br><br>周洪漠平静地说道:<br><br>“绥庆道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良田确实多于其他州郡,但这些田亩绝大多数掌握在官员富商手中,与寻常百姓无关。<br><br>以我们村为例,一共百十户人家,适合耕种的田亩差不多一千五百亩,一家分个十几亩,日子可以凑合过。<br><br>但实际上每家每户只有三四亩地,剩下的都归县里商贾所有,但他们缴纳的田赋却微乎其微,大头都摊在了普通百姓头上。<br><br>三四亩地,养得活一家老小吗?平日里都得靠去地主家帮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br><br>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老人在家种地、青壮男子出来修堤,能挣一分银子算一分。”<br><br>“怎会如此?”<br><br>沈儒眉头紧皱:“县里的土地怎么都集中在富人手里?”<br><br>“这么多年,强买强卖的事还少吗?平民百姓怎会是富商权贵的对手,不知不觉土地就掌握在了这些人手中。”<br><br>周洪漠惨然一笑:“例如这次洪灾,大半良田被淹,注定今年无法耕种,成为荒地,城中的富商乃至县令蒋建没有赈济灾民,而是私底下低价贱买土地。<br><br>不赈灾、不拨款老百姓就会饿死,不想饿死怎么办?就把手中的土地卖给富商。<br><br>不说别的,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