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20章 道家鼻祖老子

第320章 道家鼻祖老子

bsp;当然,他推崇道教还有另一层意思。

    朝廷内部有两大政治集团,关陇贵族和山东氏族。

    他李家虽然出身关陇贵族,可要论门阀势力,是不如山东氏族的。

    为了抬高门第,他认为有必要认老子为家祖,并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他曾下令搜集晋魏时期的道书,广传大道。

    这时,有一和尚为了拯救佛教江河日下的地位,专门写了一本《辩正论》的书。

    博引史书佛典,宣扬佛教比道教优越。

    同时,这和尚还对症下药,说了关于老子的负面消息,想以此倒逼他不认这个祖先。

    按照和尚的说法,李唐皇室有鲜卑人的血统,而老子出生贫寒。

    和尚认为李唐皇室舍弃鲜卑血统,去认老子这种身份低贱的人为祖先,实在是很不明智的举动。

    他当时大动肝火,想要杀了和尚,竟然质疑自己的先祖。

    当然,他也不是暴虐之人,在崇道的同时,并没有对佛教做到赶尽杀绝,这才有了和尚的获释。

    在和尚获释后,他召见和尚细问佛道的优劣,和尚做出了比较合理的回答。

    于是他就免除了和尚的诋毁之罪,最后敕令让和尚到益州做僧人去了。

    总之,认老子为李姓始祖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做的决定,自然不会任由一个和尚横加阻拦。

    “元明清时期,随着道教的世俗化,老子身上的神秘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消退。”

    “而老子最纯粹的身份其实就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先秦时代的思想和哲学大家。”

    “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

    “汉书记载,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由此也能知道道家源源于史官。”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争夺土地和人口。”

    “老子深感天下大乱,人心不古,于是便站出来反对这种社会乱象。”

    “老子为道家确立了基本的思想主张,这是他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

    “老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道在《道德经》一书中出现了76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产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简单理解就是指世间万物的本源和运行的总规律。”

    “昆虫、动物、人类,这些存在实体是道。”

    “潮起潮落、春夏秋冬、夏暖冬凉,这些自然规律也是道。”

    “老子在《道德经》首章中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就是道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若能用语言表述出来,那就不是永恒的道了。”

    “即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掌握的。”

    “但由于该事物随时随刻在发展变化,现在的事物并不是我们以往已经所认识的事物了。”

    “老子说,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因为没有刻意的追求长生,所以才会长久存在。”

    “道,生养万物,但感觉不到疲惫。”

    “万物都随着道的运动变化而变化,而道自身却永恒长存。”

    苏轼:老子为我们留下了《道德经》这部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社会重大的变革期,周王朝权势衰微,已经控制不住日益混乱的局势。

    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战争频繁,家破国灭者不计其数。

    战争久不停歇,民众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除了几个诸侯国的政治还比较清明外,其余都是政治黑暗。

    动荡的社会环境,尖锐的社会矛盾,当权者的各种盘剥,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担任过史官的老子,能以更深刻的眼光,洞察礼乐崩坏的时局。

    老子苦苦探寻救治天下之道,提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声名远播,被天下人尊称为智者。

    周王室发生内乱之际,王子猛与王子朝为争夺天子之位而互相搏杀。

    王子朝最终势败,不甘失败的他劫掠了周王室大批典籍,逃亡到了楚国。

    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职,这也正合了他要隐退之意。

    于是,老子离开洛邑,骑一青牛,欲西出函谷关。

    社会动荡不安,像老子这样想要退隐的人不在少数。

    这些退隐之人都是当时有见地的读书人,对社会现实看得一清二楚,却又无能为力。

    改变不了现实,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就只能退隐起来。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非池中物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死后第五年,她在龙床醒来修仙后,她一心做老祖陆总请矜持,夫人喊你做婚检了高枝难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