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20章 道家鼻祖老子

第320章 道家鼻祖老子

/>
    社会的不安定,具有退隐想法的人很多,函谷关关令尹喜就是这样的人。

    有一天夜晚,忽然东方紫云聚集,滚滚而来。

    懂天象的尹喜知道,这预示着将有不凡之人自东而来。

    函谷关是西去必经之处,于是尹喜就急忙赶回了函谷关,等待贵人的到来。

    一天傍晚,夕阳西斜,红紫满天,一位皓首白须的老人骑青牛来到关前。

    当尹喜知道这位老者就是闻名天下的智者老子时,喜不自禁。

    看到老子这是要隐居的架势,尹喜想把老子的智慧留存下来。

    于是,就有了让老子著书的想法。

    但尹喜知道,隐退之人都是性情中人,像老子这样的人更是勉强不了的。

    尹喜觉得要求老子著书有些为难,很不好意思。

    但尹喜也不会上来就要求老子著书的,于是请老子到官府会谈。

    尹喜与老子是同道中人,在志趣上是一致的,他们有共同的话题。

    有了共鸣之处,谈得很投机,彼此之间惺惺相惜。

    尹喜在谈话到了适当的时候,才开口恳请老子。

    先生是当今的智者,不会把自己的智慧悄悄地据为己有,一定是将天下人变得有智慧当作自己的责任。

    如今先生就要隐居,今后向先生求教,找到先生很难,先生何不把高明的思想著述为书,留给世人呢?

    我知道这样的要求太勉强先生,有些强人所难,但还是请勉为其难地著书吧。

    尹喜的态度打动了老子,于是老子就在函谷关住了下来,开始著书。

    直到书稿完成,才离开了函谷关。

    老子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生活的体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著述上、下两篇。

    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故称《道经》,主要讲道是宇宙根本。

    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称为《德经》,主要讲如何遵循道来处世。

    但有些可惜的是,老子最后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好在老子把自己的智慧留了下来,这才让后人能够通过《道德经》洞悉道的真谛。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社会也有社会的规律。”

    “正是有这看不见的道,社会才在不断运转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导致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强求的欲望和贪婪,破坏了自然规则和社会规则。”

    “对于出现的问题,无为思想正是一剂良药。”

    “老死无为的人生态度贯彻到社会政治领域,就表现为一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形态。”

    “也就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里的意思不是所谓的封闭自己,而应理解为不相互影响、不相互干涉、不搞文化输出。”

    “人民之间都能够保持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都可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而治理一个国家和个人处世之道,也是一个道理。”

    “老子主张要尽量减少扰民,以此来使天下达到安定。”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国家一旦把利益看淡了,不与民争利。”

    “老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国家也就会因此而长治久安。”

    “但是小国寡民,其实也是老子提出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对于孩子,父母望子成龙,把压力强加给孩子,导致孩子出现极端的新闻屡屡见不止。”

    “对于年轻人,工作结婚身处压力中心却得不到理解,抑郁无助也越来越多。”

    “顺其自然的选择自己的生活,这其实就是一种无为的态度。”

    “所以说,老子不是让大家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努力。”

    朱元璋:《道德经》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读《道德经》,可以仰观宇宙变化,俯察世事浮沉。

    他曾经花费大量时间潜心揣摩《道德经》,终于大彻大悟。

    自此以后,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他看来,《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道德经》有着无穷的魅力,能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隔阂。

    《道德经》全文虽只有五千多字,却指明了天地万物的运行发展规律。

    它告诉世人行事为人所应遵循的法则,指导世人应该如何去面对世界、周围以及自己。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从西游开始的诸天副本抗战:当初赶我走,还想我救援?白昼妄念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凡尘飞仙剑道余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