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31章 明代:阳明心学

第331章 明代:阳明心学

朱熹认为,人的内心原本是空的,什么也没有。”

    “必须要通过格物来达到认知,通过努力学习实践,把空空如也的内心不断填满。”

    “王阳明另辟蹊径,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景象、原理、机理、道理都已与生俱来植入了人心。”

    “人为什么知道甘蔗甜?知道花香?味觉与生俱来。”

    “比如伱如果说王阳明不会开车,他肯定不答应。”

    “他会说开车的技术早已深藏在他的内心,他会驾驶,只是驾驶的技术有待通过实践来激活。”

    “王阳明的意思不是要把自己本没有的驾驶技术从外界学过来,而是要把自己已有的驾驶技术激活。”

    “比如,人可以通过实践去激活驾驶技术。”

    “而猪不可能会驾驶,因为猪心里没有预先设置这项技术。”

    “朱熹则不同,他断定人的内心一开始完全是空的。”

    “人要成长,要增加认识,就要将外界的知识和技能搬进内心。”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对朱熹的格物致知进行了实验,亲自去格竹子的原理,格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格出什么原理。”

    “王阳明认为人自己本身就具备了所有东西,只要去伪存真,只要通过实践激活,只要把不好的移出去,留下好的,留下良知,最终能成为为圣人。”

    “比如镜子本身是可以照出东西的,但是如果蒙上了灰尘,就无法照出来。”

    “这时只要把污垢去掉,就可以照出来了。”

    “王阳明的办法,能让普罗大众感觉通往圣贤的路比之前容易了,减少了人们的畏难情绪。”

    “从鼓舞人心的角度看,王阳明的思想更有意思,更有想象空间。”

    “所以,近代以来,王阳明的思想比朱熹的思想更火爆,更受欢迎,原因就在这里。”

    崇祯:王阳明的阳明心学和朱熹的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所强调的知与行的关系涉及到心学和理学的辩证。

    知与行的关系,是自孔孟开始儒家圣贤论述的重点议题。

    儒家学者都知道知与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一直都是将二者分开,各自论述。

    儒家学者普遍认为学问是知,实践是行,知与行是两件事。

    心学与理学的不同,可以用做红烧肉来打个比方。

    理学认为,做红烧肉的第一步是要先看菜谱。

    毕竟菜谱是大厨写的,肯定是没错的。

    需要多少肉,切多大的块儿,什么时候放油,什么时候放肉,调料的比例等等。

    先把所有环节都弄明白,然后才能开始动手做。

    而心学认为光看菜谱是学不会的,直接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比如第一次做完发现忘了放油,第二次又忘了放盐,多做几次就能总结出自己的菜谱了。

    心学其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大厨的菜谱不一定适合自己。

    心学和理学都是围绕着知与行展开研究的,就是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理学认为知先于行,当饿了的时候,知道吃什么东西能填饱肚子,所以才会去吃。

    也就是对事物的了解与认知,指导着世人的行为。

    心学的观点正好相反,认为行先于知。

    人最初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需要先有行动,才能总结对事物的认知。

    饿了就要吃,吃完了才会知道能不能吃饱。

    “知行合一,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基础上的。”

    “首先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就是行,不知不行,不行不知。”

    “知就相当于先天为你设置好的东西,它是一种潜在的存在。”

    “比如甜的味觉、酸的味觉等等,都给你准备好了。”

    “但是倘若你一辈子没有吃过甜的东西,你就不会知道什么叫甜,尽管你有甜这个味觉。”

    “这个吃的过程就相当于是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讲的就是这件事。”

    “所以王阳明的知、行是不可能分离的,知和行看上去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但是两者不可分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阳明才强调实践行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知行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

    “它不仅是哲学问题,更是和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的问题。”

    “换句话说,知行合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灵的修行。”

    “传统的儒家认为,知是行的开始,知的善恶关乎行的善恶,所以儒家最为强调的是致良知。”

    “你得学好,不能学坏,一旦学坏了,你的行为也就是坏的了。”

    “王阳明在传统儒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开创了中国儒家学说的新天地。”

    “王阳明的基本主张是知行合一,大概的意思是说。”

    “不管是人的知和行,本源出于自我内心的道德律令,都是心的本体。”

    “知行是同一个功夫,不可脱离,也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也就是说,你有良知,就要按照这个去做,不去做算不上知。”

    “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儒家学说是建立的人性本善的理论基础上的,所谓良知,就是人类在内心深处的善念。”

    “当然,人是社会的动物,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是会有恶念产生的。”

    “所以王阳明明确提出,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最根本的宗>>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同枕异梦星穹列车,我在列车开小店入目无他人仙鼎奇缘我在冷宫,从婴儿入魔开始极品兵王混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