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33章 亚圣孟子

第333章 亚圣孟子

墨、道、名、法、农等各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

    “他们往来于各诸侯国间,名气大、待遇高。”

    “还常常受到国君的接见,有的还能得个高官做做。”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孟子开始了他的政治理想推销之路。”

    “他去过齐国、魏国、宋国等很多国家,历时二十多年,见过很多国君。”

    “孟子晚年时来到魏国,向魏惠王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

    “魏惠王年轻的时候,干得还不错。”

    “魏国在魏惠王的领导下,曾经打败过韩、赵、宋三国,迫使三国来朝拜。”

    “魏惠王还是各路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率领诸侯朝见过周天子。”

    “不过,到了晚年,魏惠王就每况愈下了。”

    “魏国东败于齐国,太子都牺牲了。”

    “西边又割让给了秦国七百里土地,为了避风头,不得不把都城迁到了离秦国远一些的大梁。”

    “南边又被楚国抢去了八个城池,这实在是奇耻大辱。”

    “所以,孟子来魏国时,魏惠王询问孟子有没有什么富国强兵的好办法。”

    “孟子很不高兴,直言不讳的指责魏惠王何必说利呢?”

    “并且明确指出,上上下下都相互争着要牟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牟利确实是一些祸乱的开始,孟子给出的药方只有仁义罢了。”

    “当然,孟子并不是不要功利,而是反对一开始就谈利益。”

    “魏惠王听了孟子所说的,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已经很讲仁义了。”

    “比如,河内遭了饥荒,他就把一部分百姓迁到了河东,还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饥荒的时候,也是按同样的法子办的。”

    “其他的国君,可都没有像他这么为老百姓着想的。”

    “但是,他们的百姓并没有减少,他魏国的百姓也没有增加,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孟子比喻道,两军对垒,战鼓刚敲响,双方刚交战,一方就弃甲而逃。”

    “有个士兵跑了一百步才停下,另一个跑了五十步才停下。”

    “逃跑了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行不行?”

    “五十步也好,一百步也好,都是在逃跑,都是一路货色。”

    “所以天下乌鸦一般黑,你魏惠王只是没有别的诸侯那么黑而已。”

    “魏惠王死后,他的儿子魏襄王继位。”

    “孟子对这位新君印象非常不好,言明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个国君的样子。”

    庄子:孟子空谈仁政治国,缺乏实际操作性,不受各诸侯王待见也是情理之中。

    魏国是孟子周游列国的重要一站,这个曾经在战国中前期属于强国,可惜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对于孟子的到来,魏国国君魏惠王对此相当欢迎,希望孟子能帮助他实现国家复兴,并积极征求他的建议。

    对此孟子的对策是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税。

    并称如果做到这些,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并进一步规劝魏惠王仁者无敌。

    这套理论听起来相当高明,没有任何毛病。

    然而,其既没有分析出魏国为什么会从强权转向没落,更没有提出什么重振国威的实际建议。

    也许对于太平盛世的守成之君还算能锦上添花,但对于正处于危机中的魏国,可谓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在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仅仅只是仁政根本就不可能无敌于天下。

    至于土地百里称王的,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更强的大国所吞并。

    这和商鞅见秦孝公提出的富国强兵理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何况,魏国之前霸权时代的文武重臣也都是清一色的实干家。

    所以对孟子的治国主张,魏惠王由期望转向失望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国魏国不能用其理论,孟子又尝试着周游到小国宋国去施展抱负。

    孟子的大弟子就对此询问宋这样的小国,面临齐楚这样的大国夹击该如何自保。

    对此孟子则认为要效仿商汤行仁政,并表示如果施行仁政则天下无敌,齐楚虽然强大也不用惧怕。

    这话回答的确霸气十足,一副视强国为粪土的豪迈气概,但在现实中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对于宋国这样的小国来说,还是苏秦、张仪那套纵横之术更有效果。

    朝秦暮楚的操作虽然卑微,但对于宋国这样的小国来说却是真正生存之道。

    孟子大概忘记了,宋国在春秋时期曾有个国君宋襄公,就是言必称仁义,连打仗都要讲仁义,最后战败身亡。

    当时春秋的宋国国力还算尚可,尚且最后惨败告终。

    而战国时期已经沦落为三流国家的宋国要这么蛮干,恐怕只会死的更快。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孟子的理论鄙视实用主义,推行理想主义,妄图用仁政去治理国家,而不讲究实际的对策。

    这种完全没有可操作性的理论,自然会被各诸侯国国君束之高阁了。

    “孟子后来又去了齐国,当时是齐宣王在位。”

    “齐宣王对孟子那一套王道和仁政不感兴趣,于是推脱寡人有疾。”

    “此外,齐宣王告诉孟子不喜欢儒家那一套教化百姓的先王之乐,就喜欢听世俗的靡靡之音。”

    “总之,他觉得孟子说的那一套都挺好。”

    “但是他这人毛病多,施行不了。”

    “对这么一个不求上进的国君,孟子也有一套说辞。”

 &nbs>>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夜夜装乖!二嫁京圈太子爷轻点宠徒儿你已无敌,下山去吧!随军娇妻超好孕,绝嗣大佬放肆宠契龙灵决天魔道圣重回我爸妈的高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