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33章 亚圣孟子

第333章 亚圣孟子

p;  “如果有人向大王报告,我可以举起三千斤重,但是举不起一根羽毛。”

    “我可以看到秋天鸟的细毛,但是看不到一车柴火,大王肯定不会相信这种鬼话。”

    “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因为不肯举。”

    “看不到一车柴火,是因为不肯看。”

    “不实行仁政也是一样,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当时,所有的诸侯国都在变法图强。”

    “各路诸侯也都是崇尚霸道,热衷于富国强兵,开疆拓土,讲求实际功利。”

    “但孟子推崇的是省刑罚、薄税赋,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仁政。”

    “对于国君普遍关心的攻城略地,孟子极为反感。”

    “孟子曾说善于打仗的人,要给予最重的刑罚。”

    “唆使诸侯拉帮结伙打仗的,要给予次一等的刑罚。”

    “强令百姓垦荒种地的,要给予再次一等的刑罚。”

    “孟子主张学习尧舜禹那一套,在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根本行不通。”

    “虽然政治上不是很得意,但是孟子的名气却越来越大。”

    “在游历过程中,虽然孟子受到了列国的尊崇和礼遇,待遇比孔子那时候也强多了。”

    “可是孟子的思想基本没有被哪个国君推行,因为实际上完全做到仁政是很难的。”

    “经过二十几年的游历,没有啥实际成果。”

    “于是孟子归隐故土,和弟子们著书立说,写成了《孟子》一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都是出自《孟子》一书。”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孟子》,以及《论语》、《中庸》、《大学》并称《四书》。”

    “《四书》是儒家思想的灵魂,也是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

    “孟子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开始以孔孟并称。”

    “到了元朝,更是追封孟子为亚圣公,亚圣之名便成了孟子的代称。”

    嬴政:孟子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以致于一生都未能施展抱负也就不足为奇了。

    孟子对国君普遍缺乏应有的礼数,和国君对其的尊敬礼待形成了鲜明反差。

    总体而言,各国国君对于孟子都是相当尊敬优待,即使他们对孟子的主张思想不予采纳。

    比如齐宣王,拜孟子为客卿,出门时安排随从数百人,待遇是没得说了。

    然而,一次齐宣王派人请孟子次日上朝议政。

    孟子推说自己有病,不能上朝,结果第二天却跑去别人家里吊丧。

    世人认为孟子不应该如此对待齐宣王,但孟子却压根不以为然,还认为自己才是最尊敬齐宣王的那一位,因此不必拘于小节。

    此外,孟子有时面见齐宣王一言不发掉头就走,还说自己是在磨磨齐宣王的性子。

    儒生认为这是孟子不畏君权、极具风骨的表现,但其实不然。

    自古以来中华都是一个礼尚往来的社会,孔子本人也很重视礼。

    且不说是国君,哪怕是一个对你优待尊重的普通人,也应该以礼还之。

    但孟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摆出名士派头,给国君们难堪。

    这也是遇上了齐宣王这样宽宏大量的国君,还有尊重士人的战国时代大背景。

    要是放在他大秦,他肯定不会给孟子好果子吃。

    孔子重礼,孟子好仁。

    但在礼数方面,孟子还不如他的祖师爷孔夫子。

    总是孟子的这番操作,也难怪国君们都是对其敬而远之了。

    孟子除了对国君缺乏礼数,在关键问题上的态度也让人无法认同。

    孟子在齐国的时候,正逢燕国内乱,再加上两国有世仇。

    因此齐国就想出兵讨伐燕国,为此齐国大夫特此去征求孟子的意见。

    一开始,孟子明确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但后来,孟子却又表示自己的表态属于闲聊性质,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还鄙夷的表示齐国和燕国是一丘之貉,辩解自己不可能劝说一个和燕国一样不仁义的国家去攻打燕国。

    孟子的话不仅前后矛盾不一致,而且自己在齐国享受优待还鄙夷齐国的行为无疑是在吃饭砸锅,因此自然引起了齐国上下的不满。

    正因为孟子存在种种的大小问题,以致于其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然而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在当时的战国乱世大背景下。

    孟子美好而空洞的政治理论完全是空中楼阁,不能帮助各诸侯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正所谓空谈误国,无论是家事国事,都只有从现实出发,认认真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孟子一生虽然并非功成名就,但是《孟子》一书却被封为儒家经典,关键在于孟子的思想主张。”

    “第一个思想主张,仁者无敌。”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其实就是人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

    “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

    “反之,如果不顾百姓死活,推行暴政,将会失去民心而被百姓推翻。”

    “想要做到仁,总结起来,>>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全院轮转,皮科大夫请求出战孽徒,你无敌了,下山去吧!在AZ地球建立人革联明日方舟:我妈竟然是海嗣神?梦逍遥从一本书开始的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