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70章 富贵词人晏殊

第470章 富贵词人晏殊

人可靠,多做贡献,我们才能收获信任,拥有真心朋友。”<br><br>“做事有谋,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拥有良师益友,走向平稳人生。”<br><br>“行事圆融,体贴他人,我们才能拥有豁达朋友,走向幸福人生。”<br><br>“愿你也能如晏殊这般,开启一生圆满、一世有福的人生。”<br><br>苏轼:晏殊的爱情词情意绵绵,写尽了离愁别恨之苦,寥寥数语意境凄美。<br><br>晏殊十四岁时与一千多人一起参加了殿试,受到宋真宗赞赏,赐同进士出身。<br><br>从此平步青云,之后又屡次升迁,至礼部侍郎、刑部侍郎。<br><br>大家都认为晏殊运气太好,小小年纪就扶摇直上,成为朝廷重臣。<br><br>可是有谁知道,晏殊在这变幻莫测的宦海中,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br><br>宋真宗对晏殊十分器重,很多事情都与他探讨。<br><br>真宗每次向他征求意见的时候,都是用小字将内容写在小纸片上。<br><br>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装在一起呈给宋真宗。<br><br>可是,即使如此谨慎小心之人,也难躲朝堂中的风雨侵袭。<br><br>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即位,因赵祯年少,由太后刘娥垂帘听政。<br><br>刘太后对晏殊也十分认可,再次升迁,成为当朝宰执之一。<br><br>晏殊跟随宋仁宗巡视玉清昭应宫,着急出发,却看到自己的随从正慢慢腾腾地来送手板。<br><br>晏殊忍不住火冒三丈,接过手板顺手一甩,当场敲掉了随从的几颗门牙。<br><br>这一下被人抓到了把柄,弹劾他的奏章一封接一封,他也理所当然地被外放出京。<br><br>起初,朝廷让他出知宣州。<br><br>可能皇帝与太后顾念旧情,旨意未出就又改任距京城较近的应天府。<br><br>一般被贬文人,都会留下无数首凄婉哀怨的诗词,以发泄心中的愤怨。<br><br>而晏殊则凭着一股超出常人的自制力,没有像他人一样满腹牢骚,怨天尤人。<br><br>而是收拾心情,努力适应新的生活。<br><br>正因为晏殊的这种心态,虽是贬谪外放,他却依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br><br>在应天府任上短短两年时间里,他致力兴办教育,扩大应天府书院规模。<br><br>为了兴学,他将范仲淹邀来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br><br>他们意气相投、交往融洽,常常在一起以月助兴,以诗下酒,好不潇洒快乐。<br><br>两年后的晏殊再度回到朝堂,正式成为宰相,又一次立于云端之上,平稳地过了十几年。<br><br>然而,世事怎容他如此顺遂,一篇墓铭,又将他推上风口浪尖。<br><br>那一年,李宸妃去世,晏殊受命写墓铭。<br><br>这个墓铭十分棘手,因为李宸妃虽是宋仁宗亲生母亲。<br><br>可仁宗一出生就由刘太后抚养,真相隐瞒了这么多年。<br><br>晏殊怎敢轻易揭开,只好隐晦地写了几句,这就为之后的贬谪埋下了隐患。<br><br>刘太后驾崩,仁宗的身世就被人挑明,晏殊就成了他出气的最佳人选,再次被贬出京。<br><br>人到中年,再没有年轻时的无所畏惧,他的诗中也有了一丝压抑。<br><br>他依然努力地掩藏着心情,只是借用别人的故事,倾诉着自己的伤心。<br><br>同一个理由,在十年后,又一次让晏殊被贬,外放到颍州。<br><br>此时的晏殊已经年过花甲,没有了年轻时的希冀,也没有了中年的怨怼,反而多了一份旷达和苍凉。<br><br>或许,宦海沉浮几十载,让他已经看透了一切。<br><br>这次的外放几乎占据了他整个的晚年生活,直到晏殊病重才回京医治。<br><br>仁宗对他仍以宰相的规格相待,不日晏殊病逝,仁宗特为他辍朝两日。<br><br>纵观晏殊一生,看似平顺,实则波涛汹涌。<br><br>所有人前的风平浪静,都是他在人后的咬牙坚持。<br><br>晏殊用一生的咬牙坚持,换来别人眼中的云淡风轻。<br><br>不要羡慕他有多么幸运,有谁知道他背后的艰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重生:姜先生,顶峰相见攀金枝欲乱人生修仙琐录九劫真神齐飞鸿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