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背水一战,以安禄山为主的燕军,又缺乏太多东西。
被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遵命!”
崔乾佑领命道。
这里的士卒都算精兵,他有一些操作空间。
他不敢保证什么,唯有全力以赴。
“陛下,请恕我直言。如果李瑄的主力全至,围而不攻,我们是否要主动出击呢?”
就在这时,张通儒提出这个问题。
他一直在潼关陕郡,深知李瑄领兵之要。
穷途末路下,不能墨守陈规。
李瑄得到洛阳含嘉仓的粮草,哪怕有几十万大军,也耗得起。
而燕军如果被围,不久后就会绝粮,士卒的士气也会土崩瓦解。
“臣认为我军若筑营防守,唐军八成会围而不攻,像在陕郡一样有定力。我们没有拖下去的资格。”
张通儒见安禄山犹豫,缓缓说道。
他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
张忠志率领的一万士卒刚发生哗变,斩杀大将。
一旦陷入逆境,他们一定会再做出危险的事。
“陛下,现在麾下骑兵超过六成,一味防守,这些精骑的优势将全部失去。胡人非汉人,他们下马作战,远远不如汉人。”
大将田乾真向安禄山点明这一点。
他一直是主战派,一身武力,无用武之地。
他不想在最后一刻,还憋屈地固守。
“张侍郎,你有何计策?”
安禄山终于开口,向张通儒问道。
他的第一想法,确实是在黄河背水列阵,让唐军来攻。
经过张通儒一分析,安禄山又觉得唐军会主动进攻的概率微乎其微。
一旦唐军主力皆至,将他们堵在这里。
届时就是他们主动进攻唐军的营垒,困难重重。
“回陛下,我们只有先下手为强,进攻东面的郭子仪。”
张通儒向安禄山回答道:“待攻破郭子仪,再与从西面赶来的唐军战斗。”
现无法渡过黄河,只能通过以多打少,分而歼之的战术。
总的来说,西面郭子仪的兵马最弱,其间参杂着大量的乡勇,郡兵。
以燕军十万精锐,定可在一天之内拿下。
“恐剿灭郭子仪、李广琛后,士卒疲惫,难以继续。”
安禄山犹豫不定。
他还未探测到灵宝的唐军何时会到。
但没有兵马阻拦,唐军骑兵长驱直入,非常迅速。
“臣知如此,但别无选择!请陛下三思。”
张通儒再次向安禄山一拜。
“崔将军,武将军,田将军,尹将军,你们是名将,觉得这样如何?”
安禄山将问题抛给更专业的汉人主将。
在安禄山麾下,往往是崔乾佑、武令珣、田承嗣、尹子奇担任主帅。
四名大将听到张通儒的阐述后,已更倾向张通儒的话。
结合过往,李瑄一定会将他们围在黄河边,等待他们崩溃。届时兵仙来了都难救。
“臣赞同张侍郎的计策,主动进攻郭子仪、李广琛。正好以他们的血,鼓舞大军士气。”
武令珣向安禄山回答道,表示赞同。
“臣附议!”
尹子奇咬牙同意。
除非长翅膀飞回范阳,否则他们没有选择。
崔乾佑和田承嗣也相继同意。
他们要将郭子仪和李广琛的杂牌兵击溃,调整修养,迎接更惨烈的战斗。
“既如此,准备进攻郭子仪。”
安禄山又通知靺鞨、室韦等将领,准备进攻。
说完,安禄山又跪地向天一拜,口中念念有词。
平时,他只是假装信宗教,笼络麾下的粟特人。
现在,他真心发下誓言和宏愿,让神灵保佑他此次胜利。
安雄俊、安太清、何数、何思德、安武臣、康杰、康阿义屈达干、康孝忠等粟特将领也如安禄山一样,虔诚一拜。
完后,又神神叨叨地起舞,这是一种祭祀之舞,很悲伤。
这一路来,粟特将领已死太多。
少顷后,安禄山在张通儒、阿史那承庆的辅助下,开始布置。
令李归仁继续率领曳落河,伺机冲阵。
令孙孝哲、王武俊、安雄俊、蔡希德各率领靺鞨、室韦等胡部骑兵,冲锋攻击。
令田乾真、田承嗣、安太清各率领燕云铁骑,听从主帅军令,剿灭唐军轻骑。
令尹子奇率领步兵进攻唐军西面。
令张忠志率领步兵进攻唐军南面。
令武令珣率领步兵进攻唐军东面。
崔乾佑亲自指挥进攻唐军北面。
阿史那承庆和阿史那从礼则率领最后一万兵马,拱卫安禄山,同时防止河对岸的唐军支援。
探马继续打探东面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禀告。
九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