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四十三章 张居正的纠葛

第四十三章 张居正的纠葛

bsp;看完这些真实的记录,朱翊钧觉得不可思议。

    王阳明最欣赏的、认为未来二十年必有大出息的严嵩,结果成为嘉靖朝最大的奸臣。

    阳明心学再传弟子徐阶,成为嘉靖朝最精明的官僚,滑不留手,入阁二十年,与国无多益,却把徐家经营成三吴最大的地主。

    反而在王阳明之后,对大明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张居正,对阳明心学是一点都不感兴趣。

    朱翊钧从东厂和锦衣卫的记录里知道,张居正不仅老师徐阶是王阳明再传弟子,交往和招揽的党羽,也多是心学弟子。

    但张居正认为心学走上了歪路。

    张居正认为广泛传播的王阳明心学,对学界的风气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部分学子们不再脚踏实地,而是热衷于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书院逐渐沦为读书人“清谈”之所。

    这些人进入仕途后,把那套务虚的风气带到了官场。

    朝堂之上大家开始以道德标准,代替职业能力作为评判人物的尺度;官员的奏章字数越来越多,提的意见越来越天马行空,不切实际,根本无法落实。

    当然了,他们只是写写过嘴瘾,根本不会想着去落实。

    张居正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疾。

    在出任内阁总理,上的类似于施政纲要的《陈国事疏》中,他重点提到了“核名实”和“省议论”,就是要杜绝务虚之风。

    看完严嵩、徐阶和张居正相关记载,有时候你会觉得历史和事实是如此的荒诞。

    但朱翊钧觉得很正常,人都是矛盾的。

    从张居正给自己做老师开始,朱翊钧就用心去琢磨他的三观和思想理念。

    朱翊钧逐渐发现,张居正不仅觉得主流心学走向务虚的歪路,更觉得部分心学走向狂悖的邪路,比如李贽主持的“新学”。

    张居正觉得“新学”在济世济民上确实有长处。

    但是重利轻义,乱法紊纲。

    长此以往,大明会君道秕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民不聊生,此前的新政改革,最后变成一场空。

    朱翊钧一直在努力引导着张居正,让他多多接触新事物,开拓视野,跳出思想桎梏!

    数年下来,确实有些效果。

    朱翊钧发现张居正对完整的财税系统有了清晰的认识,从清丈田地、一条鞭法已经进化到接受摊丁入亩、类似于官绅一体纳粮的全民赋税。

    但是完全改变谈何容易?

    张居正在经济建设方面一直徘徊不前,认为兴办工厂、海商互市只是增加国库收入的一种手段而已,是权宜之术而非大道。

    他认为吏治败坏,就是因为大家摒弃了程朱理学,使得人心不古。

    只要大家遵循程朱理学的道德标准,就能重振朝纲、官清吏廉,定能抑制豪右、百废俱举,治平有象、乱萌不生。

    他行法家之事,却排斥法治。

    而且他非常地固执。

    任何一位勇于改革的人,哪一位不是极其固执的人?商鞅就是偏执狂,王安石被称为拗相公,张居正也固执坚毅。他们坚持自己的理念,把它坚固成花岗石,才能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室内一直寂静着。

    张居正心里发虚。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娇软宠妾死遁后,禁欲权臣急疯了王者:输了赖我,我在对面你哭啥无尽寒冬:我的营地无限升级替身三年,离婚签字他却红了眼正经游戏公司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