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四十三章 张居正的纠葛

第四十三章 张居正的纠葛

nbsp; 他太清楚自己这位学生的手段了。

    但他心里还存着一份期盼。

    科试改革,是君臣之间第一个有着巨大分歧的难题。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张居正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看到朱翊钧的态度。

    这是一个开端,如果君臣能够默契地把这个难题妥善解决,后面的新政改革就能十分顺畅。

    朱翊钧心里也在盘算,他清楚这是一次考验。

    但是朱翊钧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妥协。

    不改革科试,选材录士的渠道还掌握在旧派手里,后续的改革会越来越难推。

    从嘉靖四十一年,杨金水赴东南,自己就开始培养新派人才。

    数年下来,已经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不敢说是最合适的,但比旧派的那些道德君子要强得多。

    现在要想法把这些人安排进庙堂里,逐渐让他们成为大明文官主流。

    朱翊钧也无法预判,改革到后面,他一手提携的胡宗宪、谭纶、王一鹗等人,还会不会支持自己,支持改革。

    这些人都是科试正途出身,正统的儒学弟子。

    就像严嵩当年立志要以王阳明为楷模,没想到最后成了大奸臣。

    自己提携的那些人,位高权重后,立场会不会转变?

    只有把代表新兴利益集团的新派人才,充实在中枢和地方,与旧派势均力敌,互相制衡,自己才有底气面对一切转变。

    兵权只是最后的底线。

    一味地靠杀戮,靠武力镇压,终究成不了事的,还会遭到反噬。

    朱翊钧开口道:“张师傅,科试不改,选材取士就一直掌握在他们手里。吏治考成,清理一批,他们补上一批。

    野草除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张居正心里一喜,皇上愿意谈,那就是大好事。

    于是他先把自己的底牌亮一张出来。

    “皇上英明。臣也认为,新政改革,考成吏治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清本正源,梳理选材录士之路,这才是道。

    只是大道如何修正,还需慎重考虑。国朝立朝以来,尊名教,以理学为本,两百年来,百万学子读的都是经义,习的都是制文,朝廷也是以此抡才。

    现在突然大变,还变得面目全非,百万学子无从适应,臣担心会出大事的。”

    朱翊钧缓缓说道:“张师傅所言,老成持国,你也赞同改,那觉得怎么改?”

    “皇上,臣建议复唐宋故例。把乡试会试,分成进士科、律科、算科、博学科,分门别类,抡才录士。

    既然科试已归正道,臣建议可取消吏员招录考试,合归于乡试会试各科中。臣以为,这才是稳妥上策。”

    张居正算盘打得很精,学前宋科试故例,以进士科为正科,其余律科、算科、博学科为杂科。

    正科占八成名额,杂科占两成名额,然后还形成鄙视链,最后的结果还是“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

    历史再次回到老路上去。

    但张居正的话不无道理。

    百万学子啃了几十年的八股文,突然你告诉他们,不考八股文了。

    会不会疯?>>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军营:对不起,我是纠察!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川军抗战,我能听到鬼子战略部署我在星际弘扬中医冥狱大帝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