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允的描述之中,蜀汉的建立以及发展是让人欣喜且充满希望的,然而随着课程的深入,蜀汉偏安一隅、封闭的缺陷渐渐暴露了出来。
而东吴的发展亦是如此,虽然占据了膏腴之地,但无险可守,最终还是让魏国步步紧逼,最终失了战略大势。
苏允并没有直接说大宋如何如何,但思想敏锐的师生,却是联想到了大宋,大宋虽然很是富裕,但亦是无险可守,乃是综合了蜀汉东吴的缺陷,思及至此,有志之士难免会觉得焦虑。
在这个过程之中,苏允穿插了诸葛亮在四川盆地里面的各种施政措施,间杂了诸多的经济理念,有听得懂的顿时意识到大宋朝的各种经济措施亦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不过随着苏允的深入讲解,各种后世先进的知识被苏允揉了进来,太学师生们顿时一个个都感觉脑袋很痒,感觉又长了脑子一般。
苏允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一个讲三国的课堂,变成了一堂综合的治国理政课程,或者说是一堂大战略课程,博大精深的知识含量、大量的干货让太学师生从上到下,一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须苏允再去做别的事情了,单纯只是知识带来的吸引力已经足够这些师生对苏允油然而生出敬仰之情了。
这一次,所有人都觉得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
甚至太学生之中有原本尊崇理学的,但在苏允的课程之中,他们发现,理学的理太虚无缥缈,而苏允所讲的这些,却是真正的经世济用。
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经济军事,苏允所讲述的这些东西,跟程颐等人只会从各种四书五经里面扒拉出来的理论来相比,他们发现程颐等人的理学实在是显得有些腐朽了。
当然,不是说理学没有可取之处,而是苏允所讲述的这些东西,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细节,全都是清晰可辨的。
甚至苏允还用自身的经历给这些东西做佐证,也就是说,这些理论都是苏允亲身去实践过,被证实的东西!
而苏允通常还能够总结出来方法论,也就是指导人们用什么方法去做这些实践的东西。
比如说苏允提出来用矛盾论、实事求是这些方法论,又拿出来一些调查的方法,告诉太学生们,一旦对某些问题存在疑问,便可以用这些方法去进行调查取证。
到得此时,太学的师生们这才恍然大悟,这位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原来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