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一五三章 迁都之议(三)求订阅

第一五三章 迁都之议(三)求订阅

京师消耗的有多少,不过是100万石。其余的粮食。皆是北方各地边军的军粮。难道迁都之后,便可以不发给北方边军军粮了?”

    果然,杨嗣昌如此一言,在朝中听命的武将,纷纷对温体仁怒目而视了。

    事实上,温体仁早就做好了一番准备。准备工作是肖图白一手策划,皇帝派人悄悄的交给温体仁的一堆资料,使得温体仁可以从容应对可能面临的反对声。

    “杨尚书此言差矣!本首辅何尝说不发边军粮饷?而是说,朝廷迁至江南。朝中的百官,还有宫人、京师三大营官兵。大半会迁到南方。这么一算,每年至少可减少50万石漕运粮食,间接省下100万石粮食的耗损。如此一来,朝廷的用度大减,还需像如今这般拆东墙补西墙吗?”

    财政问题是大明的诸般困境的源头之一。诸大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时候,大学士陈演、魏藻德激烈反对道:“祖宗有法——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皇帝迁都南京,北京怎么办?皇陵怎么办?若是迁都南京,北京防卫更为空虚,鞑子再率军毁皇陵。谁来守卫?”

    兵部尚书杨嗣昌朝身后望去,其后站着的正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光时亨是南直隶桐城人,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此时担任兵科给事中,也是东林党一脉的后起之秀。历史上,崇祯十七年,光时亨阻崇祯南迁,使得崇祯困守北京殉国,而被南明朝廷论罪。

    见到杨嗣昌暗示。光时亨站出来,严厉谴责道:“温体仁一派胡言,不杀温体仁,不足以安定民心,不足以稳社稷!”

    封建王朝的社稷,除了皇权统治之外,也包括祖宗陵墓的祭拜活动。儒家社会以孝治国,每年清明祭祖,也是皇帝奉行孝道的表现。如果迁都南京,而不能在北京祭祖,显然是害得皇帝成为不孝的昏君。

    一时间,倒温的呼声不断。

    老温却是冷然掏出一份文章,慷慨激昂的读出来:“忠言逆耳!治国如下棋,如果罔顾全盘局势,不舍弃子,往往会满盘皆输。哪怕杀头,臣还是要陈述一个观点——燕都之形胜,不足恃也”

    老温的这篇文章,是肖图白策划,崇祯派人提前塞给温体仁的枪稿。资料稿件绝大多数的雄论,很多是来自于后世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清朝初年,不少的读书人集体反思明亡的教训。其中最热门的则是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明之灭亡,也造成了清初军事地理学研究,进入井喷状态。

    其中,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更是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哪怕二十一世纪的军事专家,研究中事地理,也绕不开顾祖禹的许多观点。

    温体仁声音越来越响亮,也越来越掷地有声道:

    “太史公曰:燕北迫蛮貊,内错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及秦人灭赵,败燕军于易水之西,而国随以亡。臧荼

    、卢绾、燕王旦国于燕,不旋踵而陨毙。彭宠以渔阳贾祸。公孙瓒以易京覆宗。王浚掩有幽州,幸晋室多故,冀以自雄,而见戕于石羯。段匹有幽州,而仍不能自立也。杜洛周、葛荣、韩婴之辈,旋起旋灭,皆不足道。高>>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诡异降临,我在地府当鬼医摆烂百年,略微出手宗门受惊横推两界:从唯心武道开始为她破戒,禁欲封爷日日轻声哄我在东京种神树千金小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