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夏鼎 > 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shuhaige

    在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上,古代曾经有数条以美丽的丝绸命名的交通要道,它们跨越万水千山,在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般认为,丝绸之路大致可以分为:1、草原丝绸之路,指横贯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的交通道路;2、绿洲丝绸之路(也有人称为沙漠之路),指从河西走廊经过中亚沙漠地带中片片绿洲的道路;3、西南丝绸之路,指经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而到印度、东南亚以远的通道。近年来,中外学者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命题,指经过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红海的南海航线。

    

    本文所论述的,即是上述几条丝路中时代最久,对促进中外交流产生过重要作用的草原丝绸之路。这条古路又可分为南北两线,其北道的开拓,肇始于北匈奴西迁之时,东起于西伯利亚高原,经蒙古高原向西,再经咸海、里海、黑海,直达东欧。草原丝绸之路的南道,东起辽海,沿燕山北麓、阴山北麓、天山北麓,西去中亚、西亚和东欧。更广泛地说,草原丝绸之路是东起大海,横跨欧亚草原的通道,其纵横交错的岔路,又可南达中原地区,北与蒙古和西伯利亚连接。

    从考古学角度去探讨,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内蒙古东部区的兴隆洼文化时代,草原先民就已同西方交往。例如,内蒙古林西县白音厂汗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雕女神像,与欧亚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女神雕像有相通之处,是原始先民们生殖崇拜的反映。在内蒙古阴山、乌兰察布、阿拉善、呼伦贝尔和赤峰克什克腾,分布有3万余幅岩画,其内容为古代狩猎和游牧民族的原始崇拜及生产活动等。此类岩画在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有广泛的分布,反映出古代草原民族在广阔的活动范围内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在内蒙古林西县锅撑子山、白音厂汗遗址,出土有许多长条形细石器,这种含有细石器的文化遗存,在4000多年以前,广泛地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的草原地带,形成一条绵延万里的细石器文化带。公元前20世纪,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的米努辛斯克盆地,以及南土尔克曼形成两个青铜文化中心,对中国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产生了影响。发现于内蒙古巴林左旗的商代羊首曲柄短剑、敖汉旗的铃首曲柄短剑,可以从米努辛斯克文化找到相似的类型。公元前10世纪,北方游牧人驯养了马,他们骑马纵横在欧亚草原上,给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西周晚期,东胡称霸草原,并且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东胡的游牧文化经西伯利亚向西,一直影响至波罗的海沿岸。内蒙古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的触角式刀,以及宁城县南山根101号墓中出土的兽形柄青铜短剑,这两种类型的刀剑,分别发现于丹麦哈尔希塔特文化墓葬和俄罗斯的塔加尔文化遗址。

    

    在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发现以其名命名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种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青铜文化,在内蒙古北部,以及陕西、宁夏、山西、河北北部,包括欧亚草原地区均有发现,但时代最早的标本,出土于早商时期(公元前15世纪)鄂尔多斯朱开沟文化遗址的晚期墓葬中,这说明统称为鄂尔多斯式的青铜器,即起源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对周围文化产生了影响,也吸收了周围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与欧亚草原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草原地区不仅循草原丝路与西方往来,而且与中原地区亦有密切交流。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蚕,反映了养蚕业从中原向北传播的情况。而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型碧玉龙和小型玉猪龙,则说明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习俗,是从北方草原地区发源的。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原与草原的关系更为紧密,在内蒙古出土的相当于这一阶段的青铜礼器、丝绸残件、象牙雕尺、漆器等,都反映了中原文化对草原地区的影响。

    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的兴旺,与草原上政治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匈奴全盛时,其政治中心在漠北草原,以龙城为单于庭(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部),该城遂成为中原文明z>>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从口水歌开始驱魔笔记中不许夹带情书锻骨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我有一柄摄魂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