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快来人!有刺客,保护夫人!”
喊声里,一群穿杏红衫子的使女也不知从什么地方飞奔而出,瞬间就将司马铃和小哑巴围在了当中。而发出喊声的王六娘,站在这些使女身后,只穿了一件白色的贴身亵衣,正满面恨色地盯着司马铃。
司马铃压根没心情搭理这个已经露出妖物之貌、不再能维持完整人形的王六娘,只摆出了标准的防守功架。她还不忘向着小哑巴问了一句:“这次要动真格的了,小哑巴,你多留神一些!”
探手入怀,拿出了魏野手抄版太平经,小哑巴虽然全身都僵硬了不少,但还是勉强地一点头。
一片霜银素白的屋舍之间,只有还在活动着的人们还带着鲜明的色彩——哦,现在除了小哑巴自己,也不知道还有哪个能算是“人”的了。
看着那卷一取出就淡淡散发出赤红光华的经卷,这次轮到王六娘惊异而且戒惧了:“这是……修道之人凝道心而写出的经卷?”
这事就有点误会,某个仙术士固然可以算得上是修道之人,然而这经卷之上肯定没有凝着道心之类如此高大上的东西。因为这经卷的本体,是暗藏在文字里,笔画间的一道洞阳剑祝神符。
可惜这点事情的关窍,不能为王六娘道也。
而王六娘也是生气,这处素白境界,本是阿萝娘子接见道贺妖物而临时布置起来。然而谁知道,前面客堂上来了一个乞食行脚的法力僧,却是烧香持咒,迫退了不少道贺的妖物。间或有那些自诩神通高明的妖怪,或明或暗地想要潜进来,却又不明不白地死了好几个,侥幸逃回的也是重伤。
正想要去将那胡僧赶开,又有这分明不是刺客的小丫头片子上门,而她随行的哑巴少年,又带着一宗道门辟邪经卷。这不怀好意的样子,已经再明显也不过。这位随侍阿萝娘子多年的女妖精,也是刚才被司马铃一拳打出了火气,当下就招呼着这些身穿杏红衫子的使女:
“将这对刺客一并拿下了,不要走了一个!”
第四十七章·茂陵鬼宴(二十二)
这群穿杏红衫子的使女,都是王六娘亲自一个个调教出来的。
虽然脑子不甚灵光,做不得什么精细活计,但是当些粗使丫头却已经足够。此刻,听着王六娘调遣,这些使女也不分什么酱咸醋酸,纷纷娇呼一嗓子,就朝着司马铃和小哑巴面前扑过来!
面对这么个阵势,司马铃也是夷然不惧,弓步,收腰,一腿扫下,就绊翻了一个。身为金精清明化形之体,什么肉搏,什么刀丛枪林,旁的妖怪若是神通不足,没到那阴质转阳地步,都不得不束手,可司马铃却是不同,身为金精,与军气契合度堪称极佳,五金之气化形,又给了她超出平常妖物太多的防御力和攻击性……
只不过是被她家叔叔魏野养在身边,习惯了拖油瓶的角色,所以往往看不大出来罢了。
何况,转行仙术士的民俗学家,天天不是参详道术就是不怕折了腰地练剑,武人里一句行内话说得明白,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练剑这事儿,起码要年少时候就将底子打起来,到了魏野这种骨骼僵硬,坐惯了书斋,连个屈体向下动作都做不来的时候,再一点点把基础剑术勉强学起来,挑战也实在不小。
自然,因为某个仙术士那癞蛤蟆垫桌腿一般,死撑活扛着也不肯松嘴的性情,所谓“男子汉大丈夫绝不能削了的眉角”,这种偶尔发作的不合时宜的自尊心。虽然只向着司马铃,这种稀缺的旧式风度才偶尔地闪闪光,却也足够替司马铃挡去外面的风雨。
然而在魏野天天忙碌到从睁眼到闭目都不得闲,哪怕不跑任务也要研究加锻炼之外,对司马铃的管束也实在粗疏得很。而司马铃,又岂是安安心心靠着魏野这未婚民俗学者照料的娇弱女娘儿?
当先扑过来的一个使女,手中握着一把短小的匕首,微黑的锋口上闪着一丝不吉的蓝芒。
司马铃直视着这面上连一点表情都奉欠的使女,面色凝定。眼看这匕首已然逼近了少女咽喉,司马铃才迅捷无比地身形朝后微退,就在白驹过隙而不及的一瞬间,这使出全身力量的一刺便已落空!
不由得这面无表情的使女撤回匕首回防,司马铃左手一抬,准确无比地擒住了这使女的手腕,肩膀一抖——
咯嗒一声,那是上臂骨骼与肩窝分离的脱臼声。
嘴角的笑容闪过些许冰寒意,司马铃抽臂过肩,跨步移身,右半身狠狠撞进了那使女几乎不设防的肋下!
这一招在拳法中有个名目,叫铁山靠。
司马铃这娇小的身材,山是算不上的,但要说铁,凝结了不知多少五金精气而成的人形,这硬度、这强度,一个铁字还不足以形容。铁山靠是说运拳者如铁山之倾,一撞之下,只有五痨七伤的下场。换成司马铃来使这一招,或许不该叫铁山靠,叫钢弹冲撞,反倒更名符其实些。
换了正常人,挨了这一记铁山靠,就算性命还在,肋骨也要断了好几条。痛感更是不必说,这一记铁山靠撞实了,能让人疼得背过气去。
然而被撞的使女,没有喊疼,没有叫痛,面上都是半笑不笑,傻愣愣的神色。整个脑袋就这么不见血、不见肉地落了下来。
被司马铃这一记铁山靠惊得有些呆滞,王六娘赶忙又朝后退了一步,只将手一挥。那些看着就像是智力不足的龙套般的众使女,又是娇呼着冲了上来。司马铃一手抓着那没了头,触手也不像是人类般的使女身躯,以极快无比的速度就朝着面前一抡!
身为金精化形之身,司马铃的运动神经显然比她那个叔叔还要快一些,远远超乎王六娘的预估。于是这些扑上来的使女,所有的动作都像是放慢了一拍。
慢了一拍,这不是什么大事,然而战场之上,慢了一拍就足够决定了许多事。
卟地一声响起,接着又是许多声的卟,凡是挡在司马铃面前的使女,全部翻倒在地,那毫无吃痛表情的面孔依旧,却是纷纷落了下来。看上去,这就不是生在身体上最为重要的器官,而是像木偶一般,临时插在身子上面的部件。
站在王六娘面前,司马铃还是那副讨人喜欢的邻家少女模样。可胸腹不断起伏的王六娘,带着看见妖怪的惊怖神情看着面前的这位邻家少女。虽然相比较而言,比起司马铃,倒是王六娘自己算是更为纯种的妖怪一类。
但就是这位纯种的女妖怪王六娘,此时只能看着面前这看似只能躲在别人身后瑟瑟发抖的邻家少女,带着客气而又不能拒绝的笑容,逼近了她:“请问,还有别的花招了吗?”
这笑容间,王六娘连狠话都来不及放,就只能昂首猛然一啸!
啸声中,只见得那些脱落了身躯的使女头颅,双目骤然放光,像是蓄足了动能的皮球一般,纷纷从地上弹起,朝着司马铃扑了过来!
然而这些使女的人头扑得快,紧跟在司马铃身后的小哑巴,反应也不算慢。就在此刻,他紧奔上来,挡在了司马铃面前,将手中魏野手抄的那卷《太平经》经卷一展!
《太平经》经卷展开,赤光乍起,几个弹起最快,已经欺近了司马铃和小哑巴身前的使女头颅,最先撞着了经卷。皮肤与经卷一触的刹那,顿时就是一阵焦灼臭味,随之而来的,则是一阵不似人类的唧唧之声。
这不是人类声带发出的声音,而是某种节肢动物摩擦口器而发出的声音。司马铃注视着满地正在游走着的使女头颅,看着从它们颈部伸出的粗壮有力的蜘蛛腿,像是炫耀般地说道:“小哑巴,你知道么,幸亏这一阵是我来应付。一般说来呢,世上有三种人,害怕没有腿的,害怕很多腿的,什么都不害怕的。我刚好就是第三种。”
说完了这个很有老魏家门风的冷笑话,司马铃脚下一顿,就向前冲去:“不过我先说好,今日我的战斗英姿,你可不要告诉那个保护欲过度的叔叔!”
……
………
第四十八章·茂陵鬼宴(二十三)
虽然感应到了那一股绝说不上善意的异常气机,然而这股气机在一瞬之后,却突兀地消失无踪。魏野端坐在客堂之上,面上还带着一副完美的假笑,然而却也实在坐不住了。
向着王老太公一拱手,魏野借着从刘邦鸿门宴上也用过的那个酒桌上最常见的逃席借口,步下堂来去找茅厕。
虽然地夷夫人与魏野、半截头陀这临时靠雇佣文件捏合的组合之间,差不多也是破脸,可毕竟还是个王不见王的局面。魏野杀伤了再多来道喜的妖物,对于一位地祗尊神而言,这也谈不上痛痒。
鬼神与妖物,虽然在仙术士看来,同样都是有害物,然而鬼神——哪怕是那些臭名昭著、喜好人祭的邪神,和凡人的关系也是互利合作。哪怕是南美洲阿兹特克文明中的地母神,那位代表生育和农业的女邪神,以及辅佐她的司雨神,每年都贪求成千上万的少年和少女作为祭品,以活人的血肉作为滋养,但同时也给阿兹特克人以丰产为报偿,让阿兹特克人继续保持对四周城邦用兵、掠夺人口进行人祭,以压制其他城邦发展的特殊战争体制。
而妖物就不同,除掉那些本身已经纳入道门或者佛门体制,比如白娘子、花姑子之类让单身汉想入非非的女妖精。游离在体制外的妖物,基本上就是癌细胞一样的玩意,妖物的存在,根本的来源纯因人对自然的崇拜,某种意义上,它们是鬼神的近亲,然而却走向了与鬼神相反的道路。
不论是神话学、宗教学还是民俗学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神灵这种存在,大抵可以分为那么几种:自然神、动物神、英雄神。
自然神与动物神乃是原始时代的遗存,一般说来,这类神和妖怪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人类的发展,就是随着自然神与动物神剥夺了神格,敬畏变为了戒备,降级为妖怪开始的。
鬼神与妖怪的分野,差不多也因此而出现。鬼神最终选择了妥协,东岳也好,南岳、西岳、北岳和中岳也罢,这些历代以来,不论道门、儒家还是佛教都同样敬奉的名山之神,当初也是颇为爱好血食甚至人祭的。然而随着人类的发展,五岳之神的口味,也从杀人活祭改为三牲酒礼,又从三牲酒礼改成了道门的清茶素果和佛门的香花冷水。
可尽管待遇一降再降,以五岳之神为代表的鬼神们还是选择转化为了与人类共生的正神。曾经的鬼神们降灾作祟的习性,最后也转变成了劝喻和赐福为主的正经职业。
但从神堕落为妖怪的那一支显然不这么看,这些随着凡人与幽冥黑暗之世越趋遥远,却越不能甘心的失败者,最终选择了完全栖居在人类的恐惧中。吃人对于妖物而言,与其说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能量摄取,不如说是在向人类汲取恐惧。当然,恐惧发展到最后,那就是人类反过来否定妖怪存在的正当性。
于是由神到妖怪的堕落速度更加快速,闽南土著崇拜的蛇神堕落成了被英雄们斩杀的蛇妖,被诛杀的蛇神代表着闽南道门的功业。
江南的龙神堕落为蛟怪,真君许逊的净明道一脉,就建立在江南土著信仰的大宗、龙神崇拜的尸骸上。
甚至古时青丘国所信奉的狐神九尾狐,随着人类的发展,先是堕落成在乡村中泛滥的迷信,而在乡村被城市逐渐吞噬的后来,终究也变成了某些出卖肉体的第三产业工作者的代称。
而人类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妖怪也会被降格成了诸如怪谈之类的不上台面的玩意。甚至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的各种怪谈里面,人的幽微阴暗一面的代表“鬼魂”,都比妖怪,甚至比鬼神要强大得多。
最明显的例子,那就是后古典时代的某个右翼保守政府禁拍鬼片而不禁拍妖怪片。原因无它,封建迷信云云都是借口,“鬼魂”意象代表的人类这个物种的阴暗面,和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理想社会的高调格格不入,才是关键。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妖怪与鬼神这种渐趋格格不入的性质,也使得它们彼此之间充其量只能算是勾结,而且是混道上的流氓们和充当地方保护伞的官员之间这种档次不高的勾结。当然,个别妖怪要是混到了妖王的级别,的确可能玩出拿地方小神提铃喝道的威风,不过混到这样级别的妖王,差不多也都开始洗白受招安了。
思考着这些有的没的,仙术士跨步迈出侧门,手上却是将剑诀一捏,向着眉心一点。
军中望气之术发动,目力随之强化,然而仙术士目之所见,仍然是一派欢腾喜庆模样,谁也不知,这喜庆后面,究竟有着怎样的诡谲阴邪变化!
掌管灶头的高厨头正愤愤然从他身边走过,口里骂骂咧咧道:“孙瑞、林兼这几个小子,怎么就昏死了过去,又不知是谁在厨下偷嘴吃?要是逮着了他,看咱不抽了他的筋去!”
灶头,灶头!
高厨头的无心之语,落在魏野这有心人身上,却是瞬间洞然开朗——除了人肉,妖魔所好者,还有一样就是酒。
在各种神话里,英雄以酒灌醉了妖魔与邪神,随后成其功业者,可说是比比皆是。英雄们带着美酒给妖魔,妖魔痛饮酒浆之后酣然大醉,终于因此而被英雄斩杀。这个神酒除魔的母题,基本上在所有神话里都看得到。
而对妖魔而言,豪饮酒浆之乐趣,也不比吞食活人少到哪里去了。
心下念头急转,魏野也顾不得端出什么洛阳来的官人那一类“君子远庖厨”的狗屁倒灶架势,快步一转,就向着王家客舍的灶头奔去。
到了灶头旁,仙术士连这些矜持都顾不上,一撩青溪道服的下摆,便朝地上盘膝坐下。闭目,凝神,收心,全身法力全部运至双耳之旁!
第四十九章·茂陵鬼宴(二十四)
因为不懂得真正的天视地听之术,魏野也只能用这样的土法子急就章,耳中听力以法力之助,瞬间变得异常灵敏。
最先听到的,依然还是风声,大气波动,流风无定,微尘因流风而无定,庄子在《南华经》那有名的《逍遥游》一篇之中,以风中微尘比喻野马,此时魏野双耳捕捉到的第二种声音,便是微尘在空气中振动之声。无数只在光中依稀看见的微尘,如野马般奔腾,被生物的吐息相吹,奔腾起来,涌动起来。
随着微尘奔腾而振和,地上一应人事物,凡在这大气之中者,都以无数孔窍相应。风过树梢,树枝与树叶间的细小孔窍响起声音,风过屋檐,青瓦、白墙、泥砖、梁木上的孔窍响起声音,风过人身,人身上其数不知几多的毛孔也随之发出声音。
道门前贤之一的列子列御寇,在他那本别名《冲虚真经》的《列子》中,曾假笔下人物问道,你听过乐师吹奏的箫声,可你是否听过大地的箫声?
如何是大地的箫声?这便是了。
而魏野此刻,耳中所听,便是如此细微却又如此繁复的大地群箫奏鸣之声。而在这一片箫声中,有一丝不合群的颤音却时时地响起。
这一丝异样声响,顿时为魏野所捕捉,放大,过滤。入耳的,不再是无序的杂音,而是两个声音微微沙哑的苍老声口正在谈笑:
“这酒不错,比去年我在县衙后面,李明府用公田米新酿的酒,滋味也不差哪里去了。诶呀真好,凡人婚娶都要讲究个礼数,问名、纳彩、下聘、迎娶这一整套做下来,用的钱钞酒果真是不少。只要稍稍隐起些形迹,倒是便宜了你我这样不露面的客人。”
另一个声音,魏野听着有些耳熟,开口就带着三分谨小慎微的味道:“饮露公,你一向是性情清高,除了树汁,什么都不沾口。怎么现在也对凡人的酒食感了兴趣?去年老夫请你去县衙后面酒窖饮酒,你可是一口回绝来的。”
被人如此一说,先开口的“人”略缓了一缓,方才认真答言道:“我这一族,离了地穴,学会飞腾之后,寿只一秋。饮露子运气好,那年贺兰公下聘,随行伴当带来的一瓶烛夜花露略洒出一些,让某家饮了,方才多出这些年的寿数。然而天下又有多少灵花之露,能让饮露子沾唇?前日拜访寒林尊者,蒙他传了我西方浮屠教中别传的饮血部秘法,唤作神饮成就法的诀窍。只要依法寻得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