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阿弥陀经要解 > 《佛说》第11集

《佛说》第11集

法门,「赞叹出家」的功德,能够「离苦」得乐。他听了以后,特别的契机,内心感到安慰、感到不颠倒。这个时候「身坐莲华台,拜佛即往生。」他就发现自己坐在莲华台上,感激佛陀的慈悲接引,他就拜下去,一拜下去以后,一下子就到极乐世界。一「到」的时候,「华」就「开」了,一下子华就开了。

    看这个「华开」,我看《观经》的内涵,就跟你一个人罪障的厚薄有关、跟你的罪障厚薄有关系。这个罪障厚的人,他的莲华会开得慢一点;罪障薄一点的人,莲华会开得快一点。

    不过莲华开了以后,见到佛陀是说大乘法、小乘法,那是根机的差别。

    我们看佛陀为他说什么法:「华开见应佛,闻四谛法,即得阿罗汉道,具三明六通。」莲华开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应化身佛,佛陀为他说「四」圣「谛」的法门,告诉他:应该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四谛法门。听闻以后,成就「阿罗汉道,具三明、六通」、八解脱。所以本经上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事实上极乐世界摄受的根机,它没有摄受三乘根机。我们看《法华经》,十方诸佛的国土,有很多的国土都讲三乘法,以一佛乘分别说三,摄受三乘根性的人。乃至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娑婆世界应化,他的弟子也有三乘根性的人,有大乘的文殊、普贤菩萨,小乘有舍利弗、目犍连尊者,有三乘根性。

    但是事实上,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二乘种不生」,这个时候为什么会有阿罗汉呢?因为中品的人是一个小乘的凡夫,他生生世世所串习的小乘善根特别的强。虽然临命终之前遇到了大乘的善知识开导,回小向大;但是他小乘的等流习性势力太强,所以佛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一佛乘分别说三」,为他说小乘法,先证得小乘果。但是因为他已经发了菩提心,事实上也可以说是大乘的菩萨,是这个意思。

    看中品中生,「钝根回大声闻,即信行人」。前面的声闻人是偏重在智慧,以智慧来修行;这以下是偏重在信心,「信行人」。「若一日一夜持八斋戒、沙弥戒、具足戒,威仪无缺。」他持戒的功德就比较少分了,或者「一日一夜」,时间也比较少。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来迎。言:『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阿弥陀佛跟诸位眷属,看这个眷属对照前的意思来看,应该是比丘众现前。

    佛陀就赞叹说:你是一个世间上的「善人」,而且你能够「随顺诸佛」的「教」诲,这个地方偏重在持戒,你能够好好的持戒,威仪无缺,「我来迎」接你去。这个时候,这个人「身坐七宝莲华,坐已华合随佛往生。经」过「七日」,这个时候华「开」。「华开见佛,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华开见佛的时候,佛陀为他说四谛法门,证得初果,再经过半劫在极乐世界修行,才成就阿罗汉果,有这样的差别。

    再看「中」品「下」生。中品下生他的根机,是「一般修人天善法行者,有出离心」。这个人做了一些世间的慈善事业,但是他厌恶生死,他那种小乘的根机,「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有出离心。

    那他的行法,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临终遇善知识说『极乐』、『本愿』。」平常孝养父母、行世仁慈,到了临命终的时候,看这个意思:到了临命终的时候,他才遇到大乘的善知识,说「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说弥陀的「本愿」功德。临命终的时候,「此中亦应有化佛接引等事,惟经文略而未言耳。」

    按照弥陀本愿的说法,我们到极乐世界不是我们自己去的,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去的,一定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我们才能去,我们没有办法突破三界的业力。这三界的业力,一定要业尽情空才能够出去。所以我们今天要离开三界,一剎那间离五浊。凭什么能够一剎那间离五浊呢?凭的就是弥陀本愿的摄持。

    所以说,从义理上来判断,「应」该也是「有佛」来「接引」,只是「经文略而未言耳」。因为佛陀不来接引,谁都不能出去的。所以从这个义理上来看,应该是「略而未言耳」,是这样子的。这个时候,「闻法欢喜即生」,「经」过「七日」,这个时候莲华打「开」。莲「华」打「开」的时候,见到「观音及势至菩萨,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一小劫成阿罗汉。」他也是听小乘法,先得小乘的初果,经过一小劫成就阿罗汉果。这个中品的三种人,都是属于小乘根性的凡夫。

    看这个下品,下品是一个造恶的凡夫。看这个「下」品「上」生,「造下品十恶,不谤大乘,具正信者。」

    这个人不要说是学佛,连一般的世间善业都没有修习的,这个人是造恶业的,「下品十恶」。但是他的一个特色,他「不谤大乘」。这个不谤大乘通于下面两个:下中、下下,都是不谤大乘。对于佛法、对于业果是有一点信心。

    这个人什么时候开始遇到净土法门呢?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幸遇知识为说大乘经题,称『南无阿弥陀佛』,信愿往生。」为他说大乘的经题,或者讲一些大乘的要义,要他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信愿往生。

    这个时候,「见三圣化佛来迎。『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菩萨现前。

    我们知道一个人造业了以后,这个造业的众生临命终会恐怖的、会不安的。我们平常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到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帐」,这个罪业的力量,会使令临命终的人恐怖不安,所以这个时候弥陀的开示慰导就非常重要了。当然我们平常遇到大善知识、遇到忏公师父的开示、威德,就觉得很受用。但是临命终的时候佛来开示,那更不得了──佛陀的威德。

    一个造恶众生临终的恐怖,这个时候佛陀就说话了:「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不要怕,罪业消灭,我来迎接你。这个时候,这个恐怖的众生,一听到佛陀的开示慰导以后,就感到内心寂静,心也就不颠倒。这个时候,「乘宝莲华,随佛往生」,随顺佛陀就往生到极乐世界,「经」过「七七」四十九「日」莲华打「开」。打开的时候没有看到阿弥陀佛,看到「观音、势至菩萨」,但是为「说甚深十二部经」,讲大乘经典。「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得入初地。」

    前面中品的众生,一生是持戒清净、不犯威仪;但是见到佛陀以后,佛陀是为他说小乘法,先证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果。这个人是一个造恶的凡夫,但是见到佛陀以后,佛陀为说大乘法,经过十小劫,证得初地。所以天如禅师说得没错:

    说这个造恶的三品,都是多生多劫大乘善根的凡夫。临命终的时候,因为他流转三界中,这个会退转,遇到恶因缘就造恶业了。造恶业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开导,触动了他大乘的善根,这个>>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死后第五年,她在龙床醒来黄泉逆行我都过气了金手指才来谁让她当NPC的!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