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五页:
庚二、结示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段经文,佛陀招呼了一声「舍利弗」,作了一个交待说:「极乐国土」的庄严,这个地方的庄严,特别指的是前面胜妙五尘的庄严,极乐「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乃至「饭食经行」。就是说极乐世界这种殊胜五尘的境界庄严,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如是」的「功德」之所「庄严」,这如是的功德是讲因地,就「舍利弗,极乐国土」是由「如是」的「功德」之所「庄严」。
是什么功德呢?我们前面也说过了,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个从佛所受用的这方面,当然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他自己也在受用极乐世界的国土。佛陀所受用的国土,是弥陀的大愿、大行之所庄严,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力所创造的。我们也可以说:站在佛所受用的角度来说,极乐国土是成就如是本愿功德力之所庄严,约佛来说。
约我们众生呢,就是我们信愿持名的功德力之所庄严,名号功德。我们这一念苦恼的心,没有资粮的心,接触佛号的时候,念念的去创造极乐世界的「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乃至「饭食经行」的这种胜妙五尘,也可以说是名号的功德、一个持名的功德之所庄严。
这当中佛跟众生之间的一种感应道交,是建立在什么观念呢?就是在「自性功德」。我们这一念苦恼的心,跟弥陀那一念大悲的心,从本性上来观察,是清净本然、是平等不二的。所以说,这段经文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极乐国土的胜妙五尘,是由弥陀的本愿功德力、由名号功德力,乃至自性功德力,三种的功德力之所庄严,可以这样讲的。
所以这个地方「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启什么信呢?就是相信极乐国土的依正二报,是由三种功德力之所成就,就是要你相信这件事情,这段经文的整个大纲就是「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就是要相信是三种功德力之所庄严。
己二、约耳根声尘明受用
前面是广泛的约五根五尘,这个地方佛陀单单把声尘这个部分,讲得更详细一点,把这一部分再讲得再详细一点。为什么佛陀在经典上,会把极乐世界的声尘讲得更详细呢?这当中有一个理由,我们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以此方耳根最利,故别就法音广明。其实极乐摄法界机,五尘一一圆妙,出生一切法门也。
因为所谓的说法一定要应机,那释迦牟尼佛今天说法的对象,是针对娑婆世界的众生。娑婆世界的众生的六根当中,「耳根最利」。这耳根最利,印光大师大师他提出两个情况:
第一个耳根最容易专注。就是我们要培养我们的专注力,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舌头去尝味道,你专心去接触、去取这个味道的生相也可以,善取所缘境的相貌。但是在六根当中,耳根最容易专注。
其次,它最养神,它不耗神,它专注的过程当中,耳根去取所缘境,它最养神,换句话说它有相续力。它有专注力、有相续力。所以这个地方说明了,娑婆世界的六根当中,耳根最利。所以佛陀就特「别就」着它的「法音」,来「广明」极乐世界庄严的情况。
但事「实」上,「极乐」世界是普遍「摄」整个「法界」的根「机」。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五尘一一圆妙」,在五尘当中,又能够「出生一切」的「法门」。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有障碍,这障碍就永远是障碍,谁也不能为我们解开。在极乐世界,你修行有障碍,没关系,不要急,你走出户外听听音乐,唉呀!这个障碍解开了。你到八功德水去喝个水,这个障碍就解开了。就是说极乐世界的声音、极乐世界的味道,乃至极乐世界所接触的这种感觉,它每一个尘都能演说无量的法门,它是普遍「摄」受「法界」的根「机」。你适合听音乐来破这个障碍,你就听到音乐;你这个时候适合喝水来破障碍,这跟触尘有关的,那你就是触尘来为你说法:这极乐世界它是五尘说法的。
因为就着我们娑婆世界,我们欢喜栽培圣道,我们都是听佛的音声,娑婆世界是「文以载道」,佛陀无量无边的圣道,是摄持在声音当中,「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十个字的声音的曲折,这表现的声音当中,就有圣道的功德在里面,佛陀是用声音来表现圣道。所以我们习惯这样的方式,佛陀在介绍极乐世界的时候,就特别把色尘的这一部分,讲得详细,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又二:初别明、二总结。庚初、分二:初化有情声、二化无情声。辛、初又二:初鸟音法利、二征释略显。壬、今初。
约「耳根声尘明受用」:先「别明」,再「总结」。「别明」当中又分两科:「初、化有情声;二、化无情声」。先讲有情所发动的声音,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鸟类;第二个再讲无情所发动的声音。有情的声音当中又分两科:「初、鸟音法利;二、征释略显。」「今初」,先看「鸟音法利」:
庚一、别明。辛一、化有情声。壬一、鸟音法利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前段的经文,莲池大师说:是在强调供佛的一个修福,这个福德资粮在成佛之道也是很重要。你要能成就你正报的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依报的国土庄严,没有福报还不行的。阿罗汉就是不修福,所以就得一个偏真涅槃,虽然内心当中寂静,但是没有依正庄严。所以在这个菩萨道当中,修福是很重要的。前面一段「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偏重在修福;这一段的经文是偏重在闻法的修慧,修习智慧的情况。
修习智慧的这段经文,我们分两科:第一科先说明「鸟音」,就是鸟所发动的音声,鸟音。就是「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乃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到这里是讲「鸟音」。以下「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是「法利」,就是听到这个声音所得到的佛法利益,是讲到得到的利益。这个地方是第二段,我们先看第一段。
「复次舍利弗」,佛陀又招呼了一声「舍利弗」,又说出了极乐世界的一种情况,他说「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佛陀又说在极乐世界还有一种殊胜的情况。什么情况呢?说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这个「奇妙」,莲池大师解释这个「奇」,什么是「奇」呢?「形殊众鸟谓之奇」,这极乐世界的鸟,外表的形状,「殊」很特殊,跟其它的鸟不同,「形殊众鸟谓之奇」,形状特别的美妙叫「奇」,稀有难得,形殊众鸟。什么是「妙」呢?「音能说法谓之妙」。极乐世界的鸟,它发动的声音,它能够摄持很多的法门,这件事情是微妙不可思议,「音能说法」,它的声音能够说法,这件事情叫做妙。「形殊众鸟谓之奇,音能说法谓之妙」,这个鸟就有这么一个境界。
这个鸟还不是一种,「杂色」,就是种类很多,很多种类的鸟。这以下就举出六个做代表,举「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做代表。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蕅祖的注解:
释鸟音:鸟所发动的音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