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阿弥陀经要解 > 《佛说》第26集

《佛说》第26集

r />
    一般我们看其他经典,很少看到有这样的开示。一般的圣道门,要讲到本觉理性,那一定是一种无相的境界;这个地方,它以弥陀名号来当本觉理性,是从妙有下手。

    所以,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弥陀名号,是始觉和本觉,「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这句话就很重要了。「一念相应一念佛」,这句话我们也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如果依着自力的角度,「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说我完全不要看佛力的加被,我以我这一念能观的智慧,去观照我内心深处那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一念的相应一念佛」。这个时候那个「佛」怎么说呢?那个「佛」只是一个成佛的因种,就是一个成佛的因种。就是说你开始观照你的本性以后,你的生命开始有变化。在你的无明妄想当中,生起一个成佛的种子,一个种子而已。当然要开花、结果,那还要广大的六波罗蜜等着你去做了,还有三大阿僧祇劫的路要走,称性起修,这当中还有三大阿僧祇劫的路要走。如果从自力的角度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你一念的跟空性相应,你一念的去栽培成佛的因种,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从他力的角度来说,这当中的他力就有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一念的相应,这个时候我们所观境,不是观我们这一念的清净心,这个时候我们心中所忆念的是弥陀名号。什么叫做「相应」呢?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个叫做「相应」,你这一念心跟佛号已经「相应」了。这个时候念念之间,成就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而这种功德庄严不是因地,是已经成就的果地功德,是一个现成的果地功德。所以这个地方不一样。

    因为你忆念佛性,那完全是凭自己的本事,谁也没有帮助你。你忆念佛号,这当中,有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有他力灌进去了。所以说站在他力的角度,你忆念了弥陀名号,你在你的心中,七宝池、八功德水、无量无边依正二报的功德,就在你的心中成就了。乃至你把这样的念头相续,「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天一天的加强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

    所以这句话,从自力的角度,这「一念佛」的「佛」,只是因地的佛性;如果从净土的角度来说,「一念佛」,那是极乐世界依正二报果地的功德。那当然是不同,那是一个现成的功德。所以我们讲「他力门果地教」,就是在这个地方。由于「它」是他力门,所以它就是果地教了。

    这个地方的关键点,就在这个弥陀名号、弥陀名号。因为他的因地是无量的光寿,所以他所成就正报、依报也是无量的光、无量的寿。是这个意思。这只是一个简说,后面看这个经文的详细说明。

    己一、约光明释

    先看第一个「约光明释」,这是「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解释阿弥陀佛,第一个「约光明」解「释」,看经文: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佛陀招呼一声「舍利弗」说「彼佛光明无量」。「光明无量」,这当中有两种情况:第一个「照十方国」,它的数量能够照十方国;其次,它的本质「无所障碍」,不为一切的墙壁、一切的树木所障碍。我们一般的日月灯明是有障碍的,一个墙壁就障住了。弥陀的光明,是没有东西能够障碍的。因为这两个理由,所以称「为阿弥陀」,第一个它「照十方国」,第二个它「无所障碍」。看蕅祖的解释,先解释他的数量:

    约证释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寂而长照」的「长」是错字,应为「常」。)我们这一念现前的心性呢,它的本体是「寂而常照」,约着它照的功能来说,它有「光明」义。现在弥陀「彻证」了「无量」光「之体」,所以他是「光明无量也」,这样子是约法身来说。再看他的愿力:

    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

    就法身来说,「诸佛」都是「彻」证清净法身的本「体」,这种光明都是遍「照十方」,都是「无量光」。但是就着应化身来说,「因中愿力不同,随」着「因缘」而安「立别名」,随着他的愿力,以及他修行因缘的差别,安立了这个别名。这个「因缘」不同是怎么安立的呢?因为「弥陀为法藏比丘」的时候,「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这个「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彼佛」到底指的是什么佛?

    当然法身、报身都是光明无量,但是因为法身、报身的光明无量,跟我们凡夫几乎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根本不可能接触。所以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应化身,因为我们凡夫带业往生,所到的是一个凡圣同居土,所见的佛是应化身。所以我们真正关心的,跟我们贴身有关系的是应化身。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特别讲出来,这个地方的「彼佛」,这个「佛」是应化身。就是说:「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他的愿当中「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现在佛「果成」就,所以他的「愿」也就满了。在这四十八大愿当中,我们也可以把它提出来,就是在第十二愿,第十二愿讲到说: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时候说:「设我得佛」,我在成佛的时候,我的应化身的「光明」如果「有限量」的,最低的程度,「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这个「那由他」就是亿(百千万亿的亿),就是百千亿那由他,就是百千亿亿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所以说弥陀应化身的光明无量,是在因地的时候所发的愿。好,我们再看「简别三身」:

    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

    「法身」的「光明」是遍一切处;「报身」的「光明」他是「称」合本性,也就遍一切处:这个是「佛佛道同」。但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不是法身、也不是报身,是应化身。

    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

    像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是「照一由旬」。我们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一生说法的时候,光明照一由旬。这「光明」有常光、有放光:「常光」就是佛陀头顶像月亮那个光明,是经常存在的;「放光」是佛陀有特别的因缘,从头顶、从白毫、从手指放光,这叫放光。不过这个地方的光明是指常光。释迦牟尼佛的常光是「一由旬」,有的佛是「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或者「一世界」、「十世界」、「百千世界」,都是有限量。只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三身」是「不一不异」,但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应化身,所以佛陀还是把三身给简别出来。这是解释「佛光无量」,再看「佛光无碍」,就是无所障碍: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佛陀在应化身的时候,特别重视他的应化身一定要光明无量,这不是表示佛陀他喜欢自己要这样做,他完全是为了利益有情而安立的,是「约人民」的利益而安立的。因为「众生」跟「佛」有因「缘」的时候,「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抄家流放?不怕!奶包囤粮满仓肉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政道问鼎绝代医圣怪她太乖为白月光妻儿祭天,要离婚你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