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德的「因缘」所成就的。
所以它的无上因,就是多善根、多福德,是这个意思。「不可以少」,换句话是「多」。这是一个无上因。那无上果呢?「得生彼国」。净土的果,不是求人天福报,也不是求神通,而是能够往生净土。
这个是「总标」,接下来「别示」。这个无上的因果,再把它各别的解释,什么是无上因呢?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既然是多善根、多福德,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不管是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你能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的执持这个名号,「若一日……若七日」,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多善根、多福德。它的无上果,是「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跟诸大菩萨的「现前」。这个时候,「是人终时」,保持「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所以净土的果,虽然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也能够使令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但是这个不是正式的果,这是一个花报而已。
从这个经文上来看,净土正式的果报,是临命终的时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果报,这个才是一种无上的、决定性的果报。这是简单的消文。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第一段是「正释」,正式的说明;后面「破疑」。先看「正释」,「正释」当中分成五段:第一段是「总释无上因果」。「总释」当中又分成「明因」跟「明果」。先看「因」的部分: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
刚开始蕅益大师先解释什么是「善根」、什么是「福德」。既然往生净土是要多善根、多福德,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善根、什么是福德。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这个「菩提」就是智慧,般若波罗蜜。智慧使令我们息灭生死、趋向涅槃的正式道路,所以它是「正道」。就是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度,如果没有如实智慧的抉择、引导,这五度它是不能趋向涅槃,不能所谓的波罗蜜,它只是一个善法。
所以真正的「善根」,应该是指菩提的智慧,一种正确的抉择。「种种」的「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我们在六度当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是一种福德的资粮,这是一个成佛的助缘。一个是成佛的「亲因」,一个是成佛的「助缘」。
先解释「善根福德」的定义,这以下再正式说明「往生正因」: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就把因果作一个简别。佛法的因缘观,是建立在「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的空性上。说一切法毕竟空,这个生命是怎么出现的呢?生命是因为如是因,所以有如是果,因果相随顺而出现。
现在我们要很认真的判断,前面我们所学的这一个广大依正二报的国土,应该用什么因地,才能跟它相随顺呢?我们知道前面的净土国土,它的空间上是一个广大无边的依报国土。极乐世界的国土,它是一个无量无边的广大国土,生极乐即生十方世界,它是一种空间无碍的境界。极乐世界的时间,它是一个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就是说你在极乐世界,得到这个果报体,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寿命,它是一个长远无尽的正报寿命,它是时间无碍。所以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一种时空无碍的称性功德。
首先我们必须把这个果报先确认,才知道什么因地能够跟它相随顺,它是一个时空无尽的果报。换句话说,你的因地也要时空无尽,才能够跟它相随顺。这样子我们就能够判断什么因地足以庄严净土。
先看二乘人的善根,「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假设我们今天修四谛、十二因缘,这四谛、十二因缘主要的内涵是修我空观。这个「声闻」人他的心情,是一个出离心,就是观察「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他刚开始心中的愿力,是一个要出离三界、要成就偏空涅槃的思想。所以以这个出离心,他修我空观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由这个空的智慧来抉择他的色、受、想、行、识。他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都是剎那剎那的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无常故苦,苦即无我。从无我当中,把这一念颠倒的心,引导到空性的真理相应。这个时候,他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力,就全部都息灭停下来了。
这个时候,他的生命状态就进入一种灰身泯智的境界。色身不可得,内心的分别也不可得,我们称为偏空涅槃。说这个人他在三界消失掉了,你在净土中也找不到这个人。这个人到哪里去了呢?灰身泯智了、灰身泯智了。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鹿头梵志,这个鹿头梵志他从声音当中,就能够知道很多很多的差别因缘。有一天佛陀在坟场遇到鹿头梵志,佛陀就说:鹿头梵志啊,你把这个骨头看一看,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呢?鹿头梵志拿这个骨头,敲敲几下听这个声音说:哦,这是女人的骨头,因为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现在到饿鬼道去了。佛陀说:「如是,如是。」佛陀又捡了一块骨头给他:这个人怎么呢?他敲一敲说:哦,这是个男人,做了什么事,又到哪里去了。佛陀也说:「如是!如是!」
最后佛陀慎重的挑了一个骨头说:你看看这个人到哪里去了?他一敲,他不知道这个人到哪里去了。佛陀说:这是一个阿罗汉的骨头(诃──),你找不到他的去处。这阿罗汉前一念灭,下一念就入无生忍了,他在三界当中,已经不来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他已经入了偏空涅槃。
所以声闻人他的整个因地,是以空性为究竟义,他并不追求这种无量生命依正二报的庄严。他以空性相应的因地,怎么会出现广大依正二报的国土呢?这因果是不相随顺的。所以「声闻、缘觉」的「菩提」是不可以往生净土的,因为因果不相随顺故。
第二个「人天有漏」的「福业福德少」。现在以这个人天的果报来看,这个五戒、十善、布施、持戒的这种功德,可不可以庄严净土呢?这个地方的意思是说:我们凡夫的心情,在操作布施、持戒这些善法的时候,心中是有所得,因为他不修我空。因为有所得的缘故,使令这样的善法就有限量、就有限量。比如你看这个人他很有钱,三十年后破产,他的福报就是三十年。假设说这个人生天了,经过几千年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