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两个大名争相朝贡,这说明什么,还不明显吗?
朝贡贸易有巨大的利益在其中,所以才会让日本的大名趋之若鹜。
只是可惜,因为这件事,嘉靖皇帝罢了宁波、泉州两个市舶司的镇守太监,剩余的广州市舶司也在不久后被罢去。
市舶司依旧存在,只是镇守太监没有了,市舶司有提举继续负责。
这个时期的市舶司只有接待朝贡使团的工作,不在进行朝贡贸易,不许使团带来贸易的物资。
不过之后,因为无法进行朝贡贸易,周边各国前来朝贡的使团锐减。
魏广德陷入沉思,市舶司这个衙门是接待朝贡为主,朝贡贸易只是一个辅助业务,而且到现在,朝贡贸易已经完全停止了。
那现在朝堂上争论的桑稻之争又是怎么会事儿?
还有那天温应禄直言通过市舶司赚钱,既然都停了,难道
魏广德忽然想到一个可能,那就是朝廷,或者内廷又悄悄把朝贡贸易搞起来了,只是没有明着说解除之前的禁令。
想到这种可能,魏广德又寻思这么做的原因。
好吧,其实理由还是很多的。
现在江南倭乱闹得很厉害,而倭乱起于市舶,似乎成为现在朝堂共识,至少就算不这么认为的官员也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发言。
所以,恢复市舶司贸易的功能,就只能悄悄做而不能大张旗鼓的做下去。
至于恢复市舶的理由,好吧,魏广德都不用猜也能知道,肯定是内廷也为嘉靖皇帝修炼的巨大耗费拖垮了,只能想办法捞钱。
内廷能够捞钱的法子不多,而且大多都在文官眼皮子底下,稍有过火可能就会遭到弹劾。
嘉靖皇帝对内廷太监很严厉,这个京城老百姓都这么说,魏广德自然也听到过这个说法。
既不触动文官集团的利益,又能捞银子的办法,似乎也只有那个近乎垄断的对外贸易可以达到了。
就算太监们不参与市舶司进行对外贸易,那些沿海的官绅家族也会进行走私,从中赚一笔银子。
对于在朝堂上的大臣来说,或许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海贸的巨大价值,所以只要不是明抢官绅家族,只是偷偷和夷人做生意,倒是没有触犯到他们的底限,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太监主导的市舶贸易也许获利惊人,现在的文官集团也发现了市舶司的巨大利益,他们想要从内廷手上分一杯羹?
所以,开始想要把市舶司的生意拿上台面来说?
翻完近些年朝廷对市舶司的条陈和旨意,魏广德得出一个结论,朝廷一直有意无意在弱化市舶司的存在。
但是现在朝廷却公然讨论增加丝绸、瓷器等产品的贸易赚钱,显然不合情理。
如果以上推测属实的话,那么这个会损害内廷利益的事儿为什么会被摆到台面上?
魏广德还是觉得不合情理,除非就是内廷意识到蛋糕太大,自己吃不下,需要外廷协助分担?
不过魏广德随即否认了这种可能,谁会嫌钱多?
那么,只有一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