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比如金马奖的经典传统,所有参加金马奖的明星、行业学者与影评人,都会收获主办方随手附送的刻着金色马头造型的官方伴手礼……限量款电饭煲一只。
传说这玩意在二级市场上还被炒的蛮贵的。
不过崔小明手里的一人一根,有着单独个人姓名刻印的定制钢笔,本届双年展上则只有特邀画家才能得到。
“这个问题可能稍微有点难,要是有人能答出来的话……我可以把这支钢笔送给它,上面有我的个人名字,我是双年展的特邀艺术家,它是组委会为我个人定制的礼物。”
他握着钢笔的尾部,把它竖直的举在手上。
“它现在大概能值个50新元吧?不清楚,估计顶的上展览的入场门票钱。但30年后——唔,看到武吉知马山的别墅了么,保存好这个视频,然后请祝我们一起好运。”
崔小明眨眨眼睛,长睫毛抖动。
他用一个微笑,以完全不惹人厌烦的方式,巧妙的彰显出了自己的野心。
这样一个谈吐不俗的年轻人,新加坡双年展吴冠中的特邀展厅面前,举着双年展组委会送给他的定制钢笔。
不得不说。
在身后吴冠中那幅价值八位数美刀的东方式油画作为背景烘托下,他笑的还蛮有说服力的。
对成功的渴望和贪婪,在崔小明的笑容里,被转化为了某种坚定的意志。
说白了。
形容一个艺术家野心勃勃且心比天高,在这个行业里,从来都并非批评。
认为见证了自己第一次参加双年展的纪念钢笔,在半个甲子以后,能够像橄榄球超级巨星出道时发行的“1of1”球星卡,或者赫斯特,村上隆这些顶流艺术家联名物品一样,换到一座山顶的豪宅。远远要比低眉垂眼的小声说,这支钢笔30年后,没准连5新元都卖不到,更值得别人看好。
甚至那位强势的伊莲娜小姐都很欣赏这一点,若你都不相信自己,别人凭什么相信你?
不知是否是崔小明营造气氛的能力好,还是“三十年后的一套别墅”过于的惑人心魄。
四周围拢人群的热情被快速的调动了起来。
连续有人试探性的猜了几个画家的名字,然而回答似乎始终未让崔小明感到满意。
“是梵高。”
人群后面,有人开口说道。
“1885年3月,梵高来到巴黎,正好是历史上开创印象派的初代大师们最后一次聚在一起,在塞纳河畔最后一次的举办整体的画派大型展览。就是在那场末代展览上,梵高接触到了印象派。他受到了毕沙罗和修拉的关照,并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在塞纳河边,梵高开始将印象派以及点彩画派的技法慢慢的融入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之中。这也就是你所说画面上那些‘用来增加趣味性的线条、斑点和斑纹’的出处。”
“巧合的是。不光画面气质的相似。几十年以后,公派留法的吴冠中也是在巴黎,在塞纳河畔的同一地点,接触到了印象派,看到了梵高的作品,并深深为之迷恋。这段艺术经历在吴冠中个人绘画风格的形成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前排的人群循着声音回头看去。
开口的是站在一位小个子日本人旁边的西服革履头发灰白相间的男人。
男人慢慢的说道。
“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评论界的前辈,《油画》杂志社上世纪的亚洲艺术区主编,梅利柯恩说,吴冠中就是东夏的梵高,是本世纪依然活着的梵高。”
“谢谢您,查理·纽兹兰先生。”
早在对方开口以前,崔小明就已经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他收敛了一些脸上的笑意,恭敬的开口说道。
“讲的很好。百分百正确的标准答案。就是没准说的太好了一些,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
崔小明苦笑的一摊手。
“在《油画》杂志的副主编面前,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班门弄斧的了。见笑。刚刚的那些话就当是开玩笑,您千万别见怪。”
他不好意思的把钢笔又收了回去。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