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边写变整理自己的思路。
刚才还想到一个,就是按照主题,来设计故事,比如情,有亲情、友情、爱情、国情等,然后选择两个人物、三个人物、四个人物,再根据年代,比如古代、民国、当代,再根据题材,比如动作片、魔幻、科幻、悬疑、探案等,来设计一个集子,每个集子出大概20万字的量。
然后先主打一个题材,专攻2年,在换个题材,如此,写个20年的作品,其实也就10个题材,每个题材写60万,累计也就600万字,在后面的时间来修正。其实以前写过这样的想法吧,但是执行起来会很难的。
因为题材看起来是单一的,但是真的写起来的时候,内容还是互相关联的,不可能完全独立。只是写的时候,侧重点会不同。就是有些大佬说的,你不懂的,就别写,一个字都别提,就写自己知道的就行了。比如《绝代双骄》里边就没设计到朝堂的内容,完全是个架空的题材了。
这样的题材,我就真的不能写吗?肯定能写吧。那为什么非要追求完美呢?里边真的涉及到有什么深度的理论、哲学知识吗?未必有吧。
越想越对自己生气了,干嘛非得要成伟大的人啊,想的越大,可能越写不好。不如写小点的,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总想写出一个史诗巨制,结果连第一部万字短篇都不敢写,好意思啊?还真以为自己是老子啊,能写几千字,就名垂不朽吗?
人家很多白话文的大家都支持作者写简单易懂的文字,我却在哪里天天计较,写不出高明的遣词造句,骂自己蠢,还担惊受怕的睡不着觉,头发都白了不少,就是被内耗给害得。
我记得看到过一个说法,就是看了几百本书的人,可能已经有研究生的水平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其实这话,可以想到,虽然未必是科班,但是靠亲身经历,或者多年积累,以前很多可能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人家未必知道的东西就比你少,只是科班优等生能有系统的学习,在研究上,可能会比民科强,但实战的时候,不一定能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