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胡质一听,便再次婉拒且自请道,“若督军信得过在下,在下愿引本郡士卒而往。”
倒也可以。
桓范刚想说些鼓舞的话语,就被陆续到来的禀报声给打断了。
“报!报督军!”
“天子御驾已抵淮南,洛阳中军先遣将至泗水,遣人来让督军引兵护渡口与加设浮桥。”
“淮浦来报,贼吴朱然部今晨已然悉数上船顺流而去,今城外二十里内皆无吴兵。”
“淮南援军夏侯将军遣人来报,淮阴已复!贼将唐咨授首!”
纷至沓来的消息,让桓范一时发怔。
他知道徐州无战事了,更知道自己马上就被天子招去问责了。都督青徐二州的东中郎将官职肯定保不住,但淮阴城被收复且还是夏侯惠收复的嘛……
“督军,莫迟疑。当尽快遣兵迎洛阳中军、接手淮阴城防。”
见他沉默的胡质,好心提醒了声。
“啊,对!”
被打断思绪的他,连连颔首,作笑颜道,“多谢府君提醒。嗯,若府君不嫌劳顿,引兵去迎洛阳中军如何?”
“唯。”
胡质领命而去。
而桓范先是寻来了从子桓禺,让他随着长史引两千郡兵赶赴淮阴;再遣各地前来协防的郡兵归去,然后便归下邳官署整理此战徐州的情况,静候天子有招。
曹叡的确抵达淮南了。
虽然他在距离寿春数百里外,就知晓了孙权已然从合肥新城罢兵,更猜到了侵扰徐州的朱然部不日也归去,但他还是来了。
只不过,被满宠迎入城内、大致了解战况后,他便不顾沿途劳顿,再次出城前来士家壁坞以及跨过浮桥看了看士家安家之处。
这也是他来淮南的目的之一。
所见,令他有些震惊。
建安二十一年,他曾随着武帝曹操前来淮南,目睹过淮南荒无人烟、万物凋敝的状况;太和四年,他幸巡许昌时曾乔装入兖州扶沟县屯田处,看到了犹如行尸走肉般的士家。
但今日所见却是截然不同。
又或者说,就连在京师洛阳周边,他都不曾目睹过这种黎庶安详恬然、往来种作、鸡犬相闻的栖息状况。(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