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周长风对英国人的节操极度不信任,他觉得只要自己率领考察团去了欧洲,这些盎萨人一定会从中捣乱。
“随你所愿吧,不做强求。”朱泠婧抚着御案上那只狮子猫的雪白长毛,悠悠道:“这样好了,朕许你带上夫人一同去,权当游玩了。”
“会有随从护卫的,比你身在一线领兵作战要安稳得多。”朱泠婧如是说道。
这个担忧不无道理,因为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
四一年时,为了解决恨得牙痒痒的心腹大患,英军组织了一支突击队渗透至德军战线后方,意图奇袭德军司令部,击毙埃尔温-隆美尔。不过这支突击队最终全军覆灭,仅两人侥幸逃脱。
埃尔温-隆美尔在这之后幽默的嘲讽英国人——我怎么可能像英国人一样在两百英里的后方司令部指挥部队呢?
这还没完,不死心的英国人在四四年又策划实施一次空降行动,意图将埃尔温-隆美尔绑架,又或者将之击毙。
回到值房以后,周长风向罗符大诉苦水。
“督府参谋处靠谱的人也不少啊,何必非得让我去?”
“确实不少,但是还真没几個适合牵头。”
“这去一趟估计又得几个月。”
“说不准,现在连走不走陆路都没决定。”
如果选择乘坐火车,西伯利亚地区倒是不存在问题,数万明军已经进驻,抱上了大腿的西伯利亚防卫委员会表现得相当顺从。
可是更西边的地方却是犬牙交错,▇▇▇部队(红)和国民共和军交战不休,地方武装也时常互相攻伐,战线凌乱不堪。
因此西伯利亚大铁路一直受战火波及,时断时续,暂时不具备正常通行的条件。
走海路更加不可能,印杜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可都在英国掌控之下,交战国的外交官虽然可以在接受查验后通行,但军事考察团成员却是不允许的。
除非冒着极高风险搭乘潜艇,可很明显不至于。
最具可行性的是乘坐飞机,从大明西陲之地启程,穿越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地区,飞过里海以后降落在德社控制的巴库。
斟酌之后,周长风不假思索地说:“还是坐飞机吧,又快又安全。”
“这自然是上策,西域现在乱糟糟,大小势力斗得不亦悦乎。”
“有合适的客机吗?五千多里啊。”
罗符想了想,沉吟道:“恐怕只能靠大飞机了,中升公司的游云六式。”
从伊里府直飞巴库的航程约2730㎞,考虑到可能出现意外状况,必须留出一定的冗余,因此无论是三五式运输机还是游云二式客机都无法承担这个任务。
于是乎,重担就落到了大明唯一量产的四引擎客机身上。
在至昌三十七年时,中升公司试图向道格拉斯公司购买DC-4四引擎客机的生产许可,但却被联邦政府横叉一脚,购买计划最终吃瘪。
次年,兵部暗中授意永昌航空公司向波音公司购买波音307客机,声称要用来开辟新的跨国航线,但仍然失败了。
直到明美两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