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陆军处同知梁岳西一言不发,他被戳到了亲身经历的痛处。
在三十年前的西北边陲之地,一天,三十几人的边防营巡逻队被早有准备的二百余俄军包围在小山上。
西北的天空是那么的蓝,云朵是那么的白。
多么美好的景致,可惜……没有水源,而且气候又炎热又干燥。
大家水壶中的水很快就喝光了,一個个口干舌燥,声音嘶哑。
随身带的干粮省着吃可以坚持好多天,可是没水只能活三天啊。
渴到极点后,有人开始喝尿,有人甚至用刺刀割破手腕喝血,还有人掘地三尺去舔下边略微潮湿的泥土。
派去报信求援的人无一例外都被俘虏了,他们就这样孤军困守在那座小山上,整整三天两夜。
带队的准尉让大家都留了遗嘱,三十几张纸条装进帆布包放进坑里,用钢盔扣上再埋好,接着准备不管不顾的强行突围,死也不能做个渴死鬼。
最后的最后,边防营派来的搜索分队终于赶到了。
因为路线从起始到末尾要走上两天一夜,所以无人知晓这支巡逻队的遭遇,直到他们比预订时期迟了一天都没来才赶忙前往搜寻。
为什么梁岳西这么清楚那时候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那个准尉就是他——当时刚从顺天武备学院毕业仅半年。
有此经历,梁岳西感同身受。
周长风一直在心算着数据,他问:“空军这两天的攻击效果还不错,都击沉七、八艘船了,不过接下来马金环礁和瑙鲁都要挨炸,被炸过以后还能维持怎么样的攻击力度?”
“马金没了,单靠瑙鲁恐怕只能维持单日一百架次。”
蒋加沛虽然之前说了豪言壮语,但受限于实际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
“航空兵接下来要调整一下目标优先级。”周长风盯着地图,缓缓说道:“停止对航母编队的攻击,双发鱼雷机突防不了的,优先对付登陆编队。”
“克行言之有理,是该如此。”
随着美军舰队防空体系的完善,航程远的岸基双引擎鱼雷轰炸机的局限性变大,几乎不可能在没有数量优势时成功突防,现在已不是战初的好时光了。
最高效的还是俯冲轰炸机,不过航程太短。
瑙鲁距离塔拉瓦七百多公里,超出了空军的三八式丁型俯冲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所以空军只能派出元年式中型轰炸机和三七式戊型岸基鱼雷机。
全程保持沉默的朱泠婧也开口了,她轻声道:“兵部,统计塔拉瓦守军将士名单,不能错漏了,兵升两级,官升一级。”
“兵部明白。”李纲乔作揖领命。
未久。
一道临战晋升的电讯就跨越重洋发去了塔拉瓦环礁。
晋升……这样的鼓励,有总比没有强。等战死之后还能再晋升一级,家里妻儿老小的处境也能更好些。
邻近拂晓时,塔拉瓦明军举行了最后一次升旗仪式。
太阳还未升起,星光黯淡,大家只能隐约看到旗帜似乎在随着海风飘扬。
上官洵告知了全体将士一视同仁的晋升旨意,并发表了战前训示讲话。“鄙人不才,只在此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