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号战列舰、可畏号装甲航母,另外还有四艘攻击者级护航航母(美援博格级)。
因此大明决策层在权衡以后决定再一次调整战略重心,准备恢复对澳洲的攻略。战争初期在经历达尔文之战和凯恩斯之战以后,明军见识了澳军的顽强死硬,感觉得不偿失,暂时失去了兴趣,随后调转战略重心至印杜方向。
如今,从阿萨姆邦和比哈尔邦攫取的大量资源正源源不断的运回本土补充战争机器,当时的决断应该也不算错。
可现在形势又有这般变故,与其让百万大军滞留在本土,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干脆部署一部分加强澳洲兵团的兵力。
五月份的时候向澳大利亚增派了一个师、六月又增派一师二旅,现在大都督府决定再从本土调几个师过去。
澳洲兵团除原本的第五军与第六军之外,又新编成第十二军,预计将会达到14个步兵师、4个野战重炮旅、2个战车旅、2个机动步兵旅、5个工兵旅、3个交通兵旅以及大量勤务单位,总数计约70万人。
至于澳大利亚陆军,经过多轮扩充已经趋近极限,现已拥有15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2个装甲旅,约77万人。
驻澳美军有3个步兵师,约10万人;荷印王家陆军残部重新编组为2个步兵旅,约1.7万人,不过战力羸弱。
由于大明海军的威胁,美澳联军不得不将相当一部分兵力部署在沿海关键地域,提防明军登陆切断后路——就像当年汤斯维尔之战时一样。
人力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澳大利亚,七百多万人口即便最大限度的动员、以女代男接替工厂岗位也至多只能动员百万人。
正因如此,澳军迫切希望尽早实施反攻将明军赶下海,否则随着时间推移战局只会越来越不利。
此前两年因为训练不充分、武器装备不充足无法支持反攻,可今非昔比了。
麦大帅也持相同看法,实际上他在去年就是这么想的,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当一部分物资被用于供给重型轰炸机大队对南洋油田实施战略轰炸了。
近期明军不断增兵的状况更加剧了美澳联军的忧虑,但是墨尔本和华盛顿之间多次沟通也达不成一致看法。
华盛顿方面坚持认为美澳联军不应主动进攻,以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而导致崩盘,因为澳大利亚有限的工业产能和短缺的人力决定了容错率极低。
美国人如此强硬反对,澳大利亚人没有办法,反攻的提议只能不了了之。
四二年对于交战双方而言来到了博弈的关键时间段。
美国民间逐渐厌倦了太平洋战争的厮杀,政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声。
为什么对峙到现在仍未出现转机?这样的你来我往的博弈互损还要持续多久?西方和东方至少要保住一个吧?
军界之前向政客们允诺,可以在今年完全遏止明军的攻势,并主动寻求一两次舰队决战,次年反攻瓦胡岛,投入更多的墨西哥和巴西部队来减少本国伤亡。
政客们现在愈发狐疑——毛伊岛战役已经进行了几个月之久还没有重大进展,按这个效>> --